老猫不老,也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宁静的山村里凭白多了么这团灰色的身影。
老猫来的第一天,老头喝醉了酒。老头因为常喝酒的缘故,那大大的红红的酒槽鼻便成了他的标志,人们常喊他老槽头。夜色下,酒醒的老槽头一时兴起,看见了生面孔的老猫,便随手扔了些花生米。
老猫没吃,但却从此赖在老槽头家不肯走了。
老槽头起初是厌这猫的,吼也不是,赶也不是,老猫就是不走,懒洋洋地倚在葡萄架上。
老槽头认命了,终是养了它。
老猫模子其实蛮好,一身灰色的茸茸的毛,毛也是怪顺滑的,最神的是老猫的瞳子,是黄灿灿的,闪着晶莹的光。那眸子有多亮呢,就如清晨的第一缕光。老猫不老,只是老槽头懒得起名,再加上它那幅老气横秋的样子,也便叫了“老猫”。老猫可挑了,那剩汤剩饭端它面前,它看都不看一眼的,缓缓走开了,跳到银杏树干上,悠悠的理自己的灰毛。
老槽头气极反笑了,每天好吃好喝得供着,老槽头盯着老猫自言自语道:“我哪是养猫呢,这是供菩萨呢!”
老槽头没了妻子,几年前,他妻子病死了。每晚,老槽头真的如老人般,搬出个小凳子,在银杏树下喝酒了。也仅是每每这时,老槽头会奢侈地掉下几滴泪来,自说自话,说他的老婆子。
老猫呢,也放下白日的高傲神情,静静地在一旁听老槽头我念叨着,似听懂般,把爪子移到他脚上,轻轻拍拍他,老猫它是在安慰他呢。
老槽头每晚都在门前挂上红灯笼,等他那老婆子那天归来。红光照在红漆快掉了的古铜色的旧门上,将老槽头与猫的脸也照得熏红。老槽头一边饮酒一边对老猫喃喃道:这块地儿叫故乡,这儿是他们的家,他们要等老婆子回家来呢。
老槽头终是死了,在一个喝酒的晚上死的,临死前,他拍拍老猫,谁也不知他在老猫耳旁说了些什么,说完,老头便带着微笑合上了眼!
老头无儿无女,他死后,村里人便把他的骨灰埋在银杏树下,把宅子给封了起来。
人都说猫无情的,只要给口吃的就跟着走了,但老猫不一样。老猫可聪明,在红瓦墙下挖了个洞,滑溜地钻进去了,守着这宅子便再也不走。村里人都说这猫怕是成精了。念着老槽头,邻居阿婆每天给老猫送食。那阿婆的女娃想把老猫带回家养着,老猫可不领情,一个空溜儿钻进了洞,进了墙内。阿婆生了气,不再送食了,心想着老猫一饿便跟她回去了。猫嘛,不念旧主的。
老猫愣是没走,也不知是怎么活下去的。
可老猫一天天地老了,也一天天地瘦了,老猫真成老猫了。
到了晚上,老猫拖着身子,钻出来,静静地倚在早已掉了漆的古铜色门旁,望着不再亮起的破旧的红灯笼。
红灯笼不再亮了,老槽头在光下的大红酒槽鼻头也没了,老猫那黄灿灿的瞳子也变暗了,变得浑浊不堪了。老猫眼里噙满泪水,泪悄悄掉了下来,谁也听不到。老猫守着这儿呢,守着这个叫做家的地方,等着那老槽头和他心心念念的老婆子回来呢。
次日,老猫也死了,老猫也是带着笑走的,老猫被埋在银杏树下,与老槽头和他的老婆子一起守着这块叫故乡的地方!
村子里的年青人都逃出大山了,再也不愿回头,不愿回到这个叫做“故乡”的地方。
人是傻了,老猫可机灵呢。
人不断地往前走,不断地走,走到最后,老了,也不知走到何处去了?这时才会如婴儿般哭起来,嚷着要回家。
家呢,在哪呢?
这才发觉,他已经忘了,家已经离他很远了,在记忆最遥远的地方,找不到了。
他丢了,丢了家了,丢了心了。
最后,魂也丢了。
“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人不懂,老猫懂了!
有一刻,总有那么一刻,我们的心别无所求,只念起家来……
呵,老猫啊!
作者介绍:
王景盐城市初级中学初三学生,性格动静皆宜。偏喜文科,善用自己独特角度观察生活,用文笔构写自己的世界。酷爱美食,味蕾的享受是很快乐的事。
关于《九滴海水》几个问题的说明
一、宗旨:“汇集大师风彩,推介独家之长。”是《九滴海水》的宗旨。“弘扬祖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