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扑鼻的糟肉
我闻酒便晕,但独独对各类糟货情有独钟,百食不厌。
嵊州的糟货和绍兴、宁波、上海的不同,成品是干的,即用干糟法,而其他地方的是带汁水的。
在嵊州,糟鸭、糟鸡、糟肉往往在过年前入封,半月后便可食用,是春节期间的一道传统佳肴。
做法是将整块猪肉冷水下锅煮熟,捞出后沥干,经过多次抹盐、沥干的过程。将用纱布包裹的酒糟放在密封罐底部,肉置于酒糟上,并在肉上再盖一块纱布包裹的酒糟,使肉被酒糟全部包裹,然后把完全密封的罐子置于阴暗处。半个月后,酒香扑鼻的糟肉便可以上桌了。
这盘糟肉其貌不扬,但食之又香又糯,咸香和酒香混合,不油不腻。
豆腐炒面
可能是剡溪的水造就了美味的豆腐,嵊州的小吃离不开豆腐。豆腐和面炒在一起,也是头一回见到。嵊州的豆腐的确不凡,完全没有豆腥味,又不像内酯豆腐那么稀松。
热腾腾的榨面
榨面称之为面,却更像米粉,又名米粉干,因制作过程需要压榨,故为榨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榨面选用早籼米做原料,保证其柔韧性,还要经洗米、浸米、磨粉、蒸粉、压榨、蒸熟、拉丝、揉捻、盘晒等二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整个过程需要三天时间,公斤米仅产榨面80公斤左右。榨面制作不易,所以自明清便是馈赠佳品。
据说,在嵊州,女儿第一次带男朋友回家,丈母娘一定会用鸡蛋榨面招待,鸡蛋藏着下面,说明女婿有戏,反之如果鸡蛋在上面,那这个女婿就没什么希望了。
制作榨面需要半夜起床,将浸泡了一天一夜的大米在石磨中磨成粉,加水揉匀后放置一段时间微发酵,上锅蒸熟,压入特制的桶中通过多小孔的铜筛榨出细细长长的粉条,再煮熟,分条于竹笠中成圆盘形,铺成一个个大小相等的圆饼,不断翻面,将其晒干。
晒榨面
一碗热腾腾的榨面,依然离不开豆腐,加了豆腐皮和鸡蛋的榨面,软滑可口。
豆腐馒头
在嵊州,米粉被称为面,小笼被称为馒头。滑嫩的豆腐馅的小笼,薄皮大馅,虽然没有肉,但依然美味。
饱食一餐,嵊州驱车前往义乌入住。
虽说此游记题目是漫游浙中小城,但义乌绝不属于小城范围,它的人均收入水平、豪车密度在中国大陆居首位,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义乌,属于金华,古称“乌伤”,地处金衢盆地东部。
义乌从鸡毛换糖逐渐做成国际商贸城,从针头线脑创造了无数富商。
晚餐这家餐厅就命名为鸡毛换糖粗菜馆,人山人海。
门前的雕塑讲述了鸡毛换糖的故事。当时没有大规模养鸡场,小商小贩便挑着担子,拿着拨浪鼓,走南闯北、走街串巷,用红糖、草纸等来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鸡毛对一般家庭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大家乐于拿来交换。而拿到鸡毛的小商小贩把好的鸡毛做成鸡毛掸子,不好的鸡毛用做肥料,这样可以赚取微小的利润。这是以物换物的典型贸易模式。
店内采用开放形式,让食客看着灶台来点菜。
蚕蛹和藕尖
鱼皮
醉蟹钳
手工豆腐皮
荔浦香芋扣肉
芋艿吸取了五花肉的油脂,天作之合,芋艿糯五花肉软。
海皇干捞粉丝,粉丝软而入味。
未完待续,欢迎点赞,别忘了点右下角再看哦
维叶泥泥的旅行感谢你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