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丰富的民俗,祭灶就是其一,而且祭灶可以说是春节的开始。腊月二十三,家家祭祀灶神,由此拉开春节的序幕。
当然现在很多家庭里不再供奉灶神了,祭祀灶神,送灶神升天的活动也简化甚至被省略掉了。过去可不同。那时家家都要供奉灶神,而且灶神的位置也很有讲究,需要供在厨房的北墙或者东墙专门设置的神龛里,而且一供就是一年。
简易一点的,就贴一张灶神像,也是在同样的位置。有的还要供奉灶神奶奶,让她跟灶神并列一起。灶神像上还要印上日历,两旁还要贴上对联。祭灶那天,实际上是送灶神升天。灶神是受玉帝的差遣下届来管理百姓灶火的,同时负责监督各家的行为。他升天的任务就是向玉帝禀报自己监督的情况,特别报告各家的善恶表现,玉帝好酌情对各家进行奖惩。
传说,一旦谁家有恶行,都会折寿,大的罪行要减三百天的寿命,小罪则减一百天。所以祭灶的时候,各家都要给灶神准备糖果和草料。草料是给他骑的马准备的,糖果则是专为灶神准备,为了让灶神多说好话,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有人给他敬献胶牙糖,目的是粘住灶神的牙齿,免得他跟玉皇说坏话,还有人在灶门涂上酒糟,谓之"醉司令",目的也是让灶神醉倒不能说话。
关于祭灶的缘起,也有一个传说。说是古代有一家人,姓张,家里就哥儿俩,老大是瓦匠,老二是画师。老大经常给邻里盘灶,他手艺好,盘的锅灶好使,受到乡邻的夸赞,他被人尊称为张灶王。而且老大人好,给人家盘灶遇到谁家闹矛盾,他总是给人调解,谁家婆媳不和、兄弟闹意见他都热血给人说和,而一经他的说和,很多家庭矛盾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以后谁家再有矛盾,甚至会主动请他调解,而他也总是有求必应。
在张灶王七十岁那年,他去世了,去世的那天正是年底的腊月二十三。他一去世,张家塌了天,因为兄弟没有分家,平时都是张灶王做主,他一死全家就没了主心骨。灶王的几个儿媳吵成一锅粥,她们都提出要分家。老二整天只知道发愁,这样的苦日子过了一年,到了他大哥去世周年的那天,他想出一个主意,到了夜晚,他把全家召集起来,对家人说,大哥突然显灵。然后就带着全家来到厨房,果然在厨房的墙壁上看到了大哥的容貌,那其实是他给大哥画的像。他对全家说,大哥托梦给自己,说他升天见到了玉皇,被封为灶王。你们天天吵闹不休,大哥早就知道,他打算把你们告到玉皇那里,到年三十就会对你们进行惩罚。
儿子媳妇听后,个个吓得不得了,他们慌忙跪下来对着灶王的画像磕头,媳妇们还把公公爱吃的甜食拿出来给他上供。于是他们约定再也不吵闹,再也不提分家的事。这事传到了邻居家里,而且越传越远,大家都到张家来察看,发现果然灶王还真的显灵了,于是邻居也都供奉灶王。这样流传开来,就形成了一种风俗,也就是全国都流行的祭灶习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