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苗家酸味QQ

怎样阻止白癜风复发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176397.html

海南苗家酸味QQ

食品百味,概括起来,无非酸、甜、苦、辣、苦。正如俗话所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生活中,有人嗜辣,有人爱甜,也有人好酸。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海南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创造了特色鲜明的海南饮食文化,独具特色的民间酸食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海南酸食的种类

酸笋

  1、酸笋

海南山地、野岭多,好多荒山野岭密密匝匝的长有野生刺笋。这种刺笋生命力很强,再贫瘠、再背光的土地也能生长,再干旱的气候也旱不死,一点雨水,白白嫩嫩的小竹笋便纷纷破土而出。这种野笋味道鲜美,采挖却是非常费力。

采割刺笋,靠的是胆大心细。因为生长于荒山野岭的荆笋丛中,得手持一根自制的长长的竹竿,竹竿尖尖的一头装上锋利的钩刀。采割时,将头伸进密密匝匝、荆棘丛生的刺笋丛中,先辨别所要采割的幼笋的方位,然后把钩刀插入幼笋的根部,用适度力气一拉,将幼笋钩拉出来,放于背筐里(俗称“搭剌笋”)。刺笋有精有细,不过,可能是因为品种的缘故,最大的刺笋也粗不过小孩的手腕。

麻笋,是农家种在房前屋后的名叫“麻笋”的幼嫩部分,一般有成人手臂甚至小腿粗。将切割下来的麻笋剥去笋壳,切成片状或丝状,再制成“竹笋酸”或“竹笋煮”或“笋干”。

  将野生的刺笋、屋前屋后种植的麻笋、人工引种的玉兰笋,切成笋片后,置于容器中经天然醋酸菌的发酵,便形成具有独特的笋香味的“酸笋”(琼海人叫“竹笋酸”)。这种酸笋可炒、可做汤料。虽然同为酸笋,可用麻笋与玉兰笋制成的酸笋与野刺笋制成的酸笋,在鲜味上无法比拟。

小炒酸芋头梗

  2、“酸芋头梗”(海南方言把芋头杆叫“黑横”)

  在其他地方,芋头的经济价值只是体现于根部即芋头,其梗部则扔掉或当肥料。可在海南,芋头的梗部大有用处。世代以来,农民将收获芋头后的芋头梗剥去外皮纤维,在日光下晒半干,腌成风味特独的酸芋头梗。与酸笋一样,“酸芋头梗”可炒、可做汤料。令人寻味的是,这两种酸食一起使用,竹笋香醇,芋头梗酸,起着互相增香、增鲜的作用。无论是清炒还是煲汤,加海螺、河螺或其他海鲜,汤味相当鲜美,夏日炎炎之时,配稀饭令人胃口大开。

酸西瓜

  3、酸西瓜或西瓜酸(海口方言“西瓜仔”、东方八所叫“酸瓜”)

  在海南,西瓜无论大小、无论生熟,通通物尽其用。大的、熟的西瓜自然做为清热解暑之佳果,而发育不良的小西瓜或形状不佳或没有成熟的西瓜,民间则加上适量的盐,腌制成“西瓜仔”。这种“西瓜仔”,甜中带酸且具有西瓜特有的香味,清炒酸甜可口,是佐稀饭的佳肴。如加海螺煮成“海螺西瓜仔”,更是酸甜鲜香。

 

海南酸菜

  4、酸菜

广义的酸菜指的是将新鲜蔬菜洗净稍晒后用盐腌制而成。具体分类有:“割菜酸”(所种植专用以制作貌似大白菜的绿叶蔬菜)、“菜头仔酸”(带有小萝卜的萝卜秧苗经腌制而成)。这些酸菜咸、酸、脆中带有特有的香味,有生津开胃解油腻作用,民间或用来下稀饭或配搭其他菜一起烹调。如“小黄牛肉酸菜煲”已成为海南一道名菜。

海府人爱吃海南粉,文昌人爱吃抱罗粉,琼海人爱吃沙河粉,澄迈人爱吃澄迈粉,陵水人爱吃酸粉,三亚人爱吃三亚酸粉,无论哪一种粉,无论腌粉还是汤粉,大都加有清脆酸爽的酸菜丝。在卖炒粉、腌粉(面)的小店或小摊,都免费供应清淡微酸的酸菜汤或酸笋汤。吃完炒粉或腌粉(面)后,再来一碗酸菜汤或酸笋汤,顿感酣畅清爽。

甜酸萝卜

  5、甜酸萝卜(海南方言“腌菜头”、琼海人叫“菜头酸”)

  这是一种具有海南特色的开胃小食。其主料为萝卜(海南方言叫“菜头”)。先将萝卜去外皮,切成薄片,加适量盐揉匀,置一夜,再将萝卜片中的水份挤干,用清水将萝卜片中的盐分去除,然后加上适量糖、新鲜桔子汁、研碎的炒芝麻、炒花生、香油、香菜等即成。此小吃甜中有酸,香味浓郁,十分开胃。如嗜辣者可加一勺辣椒,甜、酸、辣,三味俱全,让人吃后久久不能忘怀。

  在海府地区,人们喜欢在甜酸萝卜及上述佐料中再加口感清脆的海菜,也即是具有海口特色的“海菜甜酸萝卜”。 

琼海人在宴席上,喜欢在白切鸡、白切鸭、白切鹅肉下面埋有“酸萝卜“(俗称“垫盘”)以起开胃解油腻之用。

酸木瓜

  6、酸木瓜(琼海人叫“番瓜酸”)

    木瓜(海南俗称“番瓜”),营养丰富,为南方佳果。木瓜的食法,除了与其他水果一样,候果实自然熟后生吃外,还可将熟至七八成的木瓜去皮,切成片状,加上桔子汁或酸醋、香菜、香油、炒香的花生米、芝麻,制成甜、酸、脆、香的酸木瓜。与甜酸萝卜一样,其也是民间开胃小食。

酸黄瓜

7、酸黄瓜

用作凉拌开胃小菜原料,海南人除了用萝卜、木瓜外,还喜欢用鲜嫩的黄瓜或青瓜。其凉拌方法同甜酸萝卜、酸木瓜。

海南人嗜酸,还表现在蘸料上。海南人的口味为清爽恬淡,食品烹调注重原汁原味,无论家禽家畜还是生猛海鲜,都喜欢用清煮白切或是清蒸白灼。这种食法,吃时必用蘸料,而在蘸料扮演主角者为酸桔子粒汁(没有酸桔汁下才用陈醋)。海南土地肥沃而酸桔子都相当“山情”(海南俗话,即为生命力甚强),农家院子大都种有一、二棵酸桔子树,可随吃随摘。海南各餐馆、酒店,上菜之前,殷勤的服务员笑容可掬的先端上一盘由酸桔子、切碎的的新鲜辣椒、白酱油并、海南杂绵酱、蒜茸等,食客可随自己爱好,动手调配蘸料……

苗族酸食

  8、苗族的酸食

 比起汉族,海南的苗族更加喜欢酸食,家家户户都置有制作酸鱼、酸肉、酸菜的酝子。该民族有关酸食的歌谣、谚语也很多,如“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倒喘”、“三天不吃酸菜汤,眼发花来心发慌”,“瓦罐腌酸鲤,佳宾宴上珍”……

 酸鱼的制法:将鲜鱼用清水洗净,剖去内脏。置于酸酝里,撒上一些胡椒面、盐,再与生姜、大蒜、香料拌均,数天后,再将酝里鱼取出,在酝底放上一层糯米饭。根据鱼的多少,一层一层地装入酸酝内。摆一层鱼、撒一层糯米面或玉米面,每一层都得用手压实。装完以后,再压上一层拌好的糯米饭,接着密封、盖紧。这种方法腌制的酸鱼,时间越长,味道越好。 

  酸肉的制作:其方法与酸鱼制作方法大致相同,即将猪肉切成块状,按一层肉加一层盐办法,层层压实,候盐溶化后,再将肉取出,在每块肉上均匀地搓上糯米饭与酒糟后,另加入一些香料和辣椒面,再放进酸坛里,盖严实。这种酸肉,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可以保存一年甚至两年。

黎家鱼茶

  9、黎族的酸食

  生活在山区的海南黎族,采集黎语叫“莉嫩”、“子温”的野菜,洗净装入陶罐中,加入凉米汤密封保存三个月以上,便腌制成味道独特的酸菜。黎族成年男女出门时,都在腰上别一个竹篓,在路边、山上、田里,沟内。看到青蛙、小蛇、鱼虾等小动物便抓住扔进腰间竹篓里,回到家里,把这些野生动物洗净,去肠,往土酝里一扔,让其自然发酵。他们把这种食品叫“南杀”,其是该民族待客下酒的上好食品。然而,在主人的盛情难却下,做为客人的汉人把筷子伸到“南杀”盘中,顿时一股又酸又臭类似臭豆腐的味道扑鼻而来(黎族素来有“一家煮‘南杀’,全村闻酸味”之说)。

  二、海南酸食文化溯源

海南酸食,之所以做为传统食品、四季食品,一是与气候有关,海南一年四季常夏无冬,而天气炎热时,人们食欲往往不振,需要清清爽爽、酸酸甜甜的食品来刺激食欲;的确。夏日炎炎之时,看见自己青眯的酸食,还未入口,唾液、胃酸就已一齐泛上;甫一入口,刹时舌尖颤抖,酸气直冲脑门,味觉乃至全身的神经一起发动。此外,夏日里,人们爱吃稀饭,而这些酸食都是佐稀饭的小菜;二是海南四周环海,河流纵横,海产、河产丰富,常年海鲜、河鲜不断,酸笋或“酸芋头梗”与海鲜、河鲜同用(如酸笋、芋头梗煲海螺、酸笋煮鲜鱼),既能增进鲜味,又可提高食欲。

  黎、苗族酸食的传统习惯的形成,是由于该民族世居深山峻岭,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又经常缺盐,因此将家养的家畜、捕捞的淡水鱼或打猎的野兽,用此办法腌制,一方面保证日常生活的对鱼肉等蛋白质的需要,又可作为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

小青柠配文昌鸡

在海南各城镇,常见有卖酸食零吃的小摊,摆放的有酸芒果、酸萝卜、酸菜甚至还有腌酸的番石榴。买者众多、生意兴隆,从中可见海南人对酸食的喜爱。。

三、海南酸食的科学性

酸芒果

中医理论“酸主脾胃、保肝,能软化血管”;西医也认为食酸有利健康;至于道教、佛教,均重视酸的养身作用。自古以来,西方人喜欢吃酸奶,韩国人喜欢吃泡菜,而这些都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乳酸。 

 

生活中,海南人除了在宴席上喜欢摆、喜欢吃酸萝卜、酸黄瓜外,还喜欢在节日家宴上摆上一盘酸食,或是凉拌酸萝卜或是凉拌酸黄瓜或是炒酸西瓜,既能开胃,又起解酒作用。

《黄帝内经-素问-臧气法时论》认为:“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清朝康熙年间名医高士宗所注解的《黄帝内经直解》一书当中说得更明白:“志喜而缓,缓则心气散逸,自伤其神矣,急宜食酸以收之”。意思是心里很高兴的时候,要赶紧吃点酸味的东西来收敛,别让心气涣散太过了。节日阖家团聚,儿孙绕膝承欢之时,作为老人自然欢喜不已,吃点酸性食品,一方面可化解油腻;另一方面也可起收敛心气的作用。

中医学上,以前注重阴阳平衡,近代医学重视酸硷平衡。正常人血液PH值为7.35,即为弱硷性。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酸硷是处于对立统一状态,即互相依存又互相拮抗,如果酸硷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当体内PH值接近7时,就接近酸性,医学上称酸性体质,其大脑称“酸性脑”(表示体内缺少碱性要素)。酸性体质者身体抵抗力下降、易疲劳、易感染疾病;“酸性脑”的小孩脑神经功能较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模仿与反应力较差、烦躁、爱哭闹,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精神孤独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对食物的酸硷性存在误区,即仅凭味道来确定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实际上,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不能靠味道酸不酸来判断。科学的划分方法是:凡经消化吸收代谢后以产生钾、钠、钙、镁等阳离子为主的属于碱性食物,而产生磷、氯、硫等阴离子为主的食物属于酸性食物。例如有些味道颇酸的水果,如柠檬、柑橘、杨桃、桔子等,进入人体后经代谢会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后者经肺呼出体外,剩下的阳离子便占据优势,故仍属碱性食物。而吃起来并无酸味的肉、鱼、蛋类、米和面,经人体代谢后产生的阴离子较多,故属于酸性食物。此外,海南人爱吃的桔子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现代医学非常重视维生素C作用,感冒病人、高血压、癌症病人,医生处方上都开有辅助治疗的维生素C。

海南人之所长寿,海南岛人之所被称为“健康岛”“长寿岛”,除了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外,健康、科学、原生态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俗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过去,人们存在错误的食物消费观,总以为竹笋是没有营养价值的食品,多吃了“脚会软、身体会虚寒”,因此,市场上竹笋的价格相当低廉,地位低微作为市井食品的酸笋与酸芋头梗更是上不了大雅之堂。“吃的是‘黑横’竹笋、穿的是破衣破裙”是穷人的生活写照。

  其实,竹笋中富含大量富有活性的粗纤维素,常吃竹笋不仅能促进肠壁的蠕动,增进消化腺的分泌、去积食、防便秘,促排泄,而且还能将胃肠中有毒的物质吸附带走,减少有毒物质的滞留和吸收,而且对肥胖症患者,还能起到减肥作用。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竹笋中含有酪氨酸和维律素E以及Se、Ge等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功能的微量元素。

  社会在进步,观念也在更新。近十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随着人们对竹笋的保健价值与治疗价值的认识,竹笋特别是野生竹笋的身价也扶摇直上,由蔬菜中的“贫民”一跃成为蔬菜中的“贵族”,鲜美爽口的酸笋炒田鸡肉”、酸笋煲海螺”、酸笋鲜鱼汤开始进入餐馆酒家。竹笋的自然资源已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于是,出现了规模逐渐扩大的人工种植玉兰笋,并源源供应国外市场。昔日所说的“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是:“昔日大众口中物,进入宾馆大酒家”。不过,至今为止,人们对海南的酸食文化在健康养生方面的作用尚认识不足,酸食尚停留于本地百姓的餐桌上与街头小巷里。无论从建设国际旅游岛还是倡导健康、生态的饮食结构角度出发,均应加大挖掘、宣传、弘扬的力度,让健康、生态、科学的海南酸食堂而皇之的端上国内外旅游者的餐桌,展示于即将问世的海南小吃街(或海南风味一条街)

★★★向大家推荐一个非常不错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feif.com/jzbtp/8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