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纳福瑞
SPRINGFESTIVAL
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那你知道古人在哪一天过小年?怎样过小年的吗?对古人来说小年有怎样的意义呢?
在你开开心准备过小年的时候,我是不是不应该和你提年终考评这么煞风景的事情?不过对宋朝人来说,过小年就是他们的“年终考评”,负责做考评的就是家里的灶王爷。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宋朝过小年的种种讲究,也学习一下古人讨好“领导”的智慧。
别把灶王不当干部
在宋朝人看来,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驻在每家每户的神仙,一方面保护家人财务,一方面时刻记录家中的言行。灶王既是家中的保护神也是监督员,相当于是“直属领导”。灶王爷每年在小年这天要上天庭,把这家一年的所作所为统统汇报给玉皇大帝。玉帝再根据这家人的功过来决定这家人新一年的福祸运势。大老板:玉皇大帝
直属领导:灶王爷
考评对象:某某全家
考评结果:未来一年福祸
这可是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你想想,谁家还没个吵架拌嘴、背后说闲话、乱扔垃圾的事。灶王爷可是神仙,天天就住在你家里,可比公司经理难糊弄多了。就算这一家子父慈子孝道德楷模,但也不排除领导气不顺,背后给人扎针穿小鞋啊。*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到了小年这一天,也就是灶王准备启程的时候,宋朝人的头等大事就是祭灶王。各家各户使出浑身解数,不但让“领导”满意,还要超出预期的满意,这样才能在老板(玉帝)面前替你说好话,“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宋朝人怎么祭灶王?
小年祭灶的习俗保留至今,只是多有简化,我们大多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宋朝人是怎么花样百出无微不至的祭灶王的呢?-01-又甜又黏,堵住“领导”的嘴二十三,祭灶官,糖瓜糖稀供地仙。
糖瓜黏,糖稀甜,吃根糖棍好过年。
这首关于年俗的儿歌,相信你至少听过相似的版本。儿歌里提到的糖瓜、糖稀和糖棍儿(就是今天的芝麻糖)是我们用来祭灶王贡品。用这些又甜又黏的食物,既让灶王吃了开心,也让他嘴上抹了蜜似的只说好话不讲坏话。
糖瓜,现在不常见到糖棍儿,今天的芝麻糖或者叫关东糖南宋《武林旧事》有载:二十四日,谓之交年,祀灶用花饧米饵,及烧替代,作糖豆粥。
其中提到的花饧(读糖),就是麦芽糖做的花式糖果;米饵又叫“欢喜团”,使用蜂蜜和糯米做成的丸子;这一组甜食和我们今天配置相似,逻辑也相同,都要堵住灶王的嘴。
苏州祭灶的廿四团,也许是欢喜团的后代吧这里写的是“二十四日”,没错,宋朝的小年(宋人多称为交年)是腊月二十四。今天很多地区依然保留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比如苏州就有二十四祭灶用一种糯米做的“廿四团”的习俗,正是宋朝的遗风。
-02-对待“领导”要无微不至前面说过,宋朝人对待这次小年的年终考评那是非常重视,可不会像咱们这样撒把糖就把灶王糊弄过去了。他们的规矩还多着呢。我们来看看南宋名臣和诗人范成大的一首《祭灶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我们来看这首诗里描述的祭灶场面。除了“豆沙甘松粉饵团”这些甜食之外,还有“猪头烂热双鱼鲜”,吃的是相当丰盛。只有男人能祭祀,女人要回避。灶君要喝酒要给钱才能欢喜。有记载说宋朝祭灶时有把酒糟抹在灶口的习俗,是为了把灶君喝醉了,上天不要乱说话。-03-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是年轻啊,前面说了要想年终考评好,要超出“领导”的预期!灶王喝高了要上天汇报工作,这么辛苦的事怎么能不给安排妥当呢?宋人会贴心的为领导准备“甲马”,让灶王骑着好上天。“甲马”其实就是一张画有战马和祥云,写着神咒的纸。甲马,此风俗在云南还有这还没完,还要给甲马准备“料豆”,就是草料和豆子。甲马也是马,上天消耗体力是要吃东西的。所以祭灶的最后一步,是把料豆、甲马和灶王爷的画像一起烧掉,这才算是把领导伺候周全了。
“领导”不在,灶起来啊!
“领导”上天汇报工作,要过了除夕才能回来。精明的宋人是非常珍惜这段时间的。他们要趁领导不在,要赶走一直在家中作祟的“虚耗”,还会抓紧时间修房子、大扫除,为过年做准备。你的小年打算怎么过呢?本文编辑转载自:阡陌学院
乐“居”上博
为啥领先世界几千年?中国陶瓷“独门绝技”大盘点
主讲导师:詹啸
10集带领亲子家庭循序渐进,打开一扇认知中国陶瓷“硬核技术”的大门。
马上传奇
主讲导师:于奇赫
以马为引子,串联融汇中西方历史与文化,带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看一场古今中外的骏马疾驰秀,实现博物馆里的跨学科教育。
缴费与报名
1.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