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文化小年到南北风俗大不同

南京白癜风皮肤病研究所 http://m.39.net/pf/a_5606879.html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宋代范成大《祭灶诗》

小年这一天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以求“下界保平安!”,民间都会有哪些习俗呢?一起来看看吧!

小年时间不同

说到小年的时间

一开始也是变化多端的:

先秦的时候是在孟冬;

汉代开始是腊日;

而作为小年最重要的习俗——祭灶

曾是在夏天举行......

南北朝时期南方人在腊八祭灶。

直到北宋,时间才固定于十二月二十四日。

1、南方传统二十四

南方因远离政治中心,小年自北宋时期起就一直固定在传统的腊月二十四。

2、北方清朝开始变为二十三

北方开始和南方并无差别,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但到了明末清初开始有了变化。传说雍正年间,每年腊月二十三,四爷都会在坤宁宫祀神。大家都知道四爷素来节俭,所以为节省开支,就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就这样上行下效,宫中、官府的人也纷纷提前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自此便有了“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宫中、官府的人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普通百姓二十四过,船家还要晚一天,二十五才过)。

小年食俗不同

1、北方小年吃什么

(1)节日必备:饺子

在北方,感觉过任何节日都可以吃饺子

不过,小年吃饺子,还有另一层意思——

“送行饺子迎风面”

灶王爷要离开人间回天庭

自然要给他送行吃碗饺子啦~

(2)节日特色:麻糖、糖瓜、关东糖

传说,小年这天,大家会给灶王爷吃点甜的粘的,好让他上了天庭也张不开嘴,说人间的好坏。比如: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庭,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干饭人瑟瑟发抖,赶紧吃个麻糖压压惊)~麻糖以精选糯米、芝麻、麦芽糖为主要原料,以香、甜、薄、脆的独特风味闻名于世,形似玉梳白似璧,薄如蝉翼甜如蜜的典型特征。“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2、南方小年吃什么

1、年糕

如果北方过节会吃饺子

那南方过节的常备食物应该就是年糕了。

而且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

这一天,大家会蒸糕,并且放上枣,蘸上糖

意在甜住灶王爷的嘴

叫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说说民间的好事。

2、节日特色: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

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

“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五花八门

小年习俗

1、祭灶:曾经最重要的习俗

曾经,老百姓认为灶王爷是自家的保护神,所以几乎每家都有灶王爷的神位。到了小年这一天,大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灶!祭灶就是送灶王爷回天庭的一种仪式,又称“辞灶”、“送灶”,一般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祭灶仪式:一家人先到灶房,用干净泥巴涂饰炉灶,叫“挂袍”。摆上放着饴糖、糖瓜和为灶王爷的马准备的凉水、草料等祭品,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进香,然后用麦芽糖涂抹灶王的嘴,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或是用酒糟涂抹灶门,叫“醉司命”。之后便取下神像,连同供灶王升天用的纸马和喂马的草料一起烧掉。烧纸的时候,嘴里还念念有词: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请对玉皇进好言。

灶王灶王,你上天堂,

多说好,少说坏,

五谷杂粮全带来。

祭祀仪式结束之后,供奉的祭品便由大人分给孩子们享用,一家人在欢笑声中送走灶王爷,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

2、掸尘扫年

南方小年在二十四,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所以,南方小年这天还会开始年终大扫除的工作!

3、“二十四,赶乱婚”

因为小年这天,掌管一家的灶王爷上天述职去了,诸位家神仙家,也都上了天,那么在腊月二十三到二十九这几天,就是百无禁忌的日子。在这几天里,大家可以随意选择日子嫁闺女娶媳妇,因为每天都没有忌讳,都是好日子,所以民间称之为“二十四,赶乱婚”。

习俗渐淡

年味不淡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

小年的很多习俗也渐渐淡化

但不变的是,过了小年以后

年味将愈加浓厚

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忙碌过大年了

那在开始忙碌之前

不要忘记应景、尝尝独特的节日美食

你是选粘牙的麻糖、糖瓜

还是软糯的年糕、二十团呢?

祝大家平安如意

参考文章

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由来及风俗腊八节的风俗习惯_万年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feif.com/jzbtp/6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