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塞上江南,明珠闪耀青铜峡之旅朗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453189.html

由红红朗读并提供音频

塞上江南,明珠闪耀——青铜峡之旅蓝月

牛建红,网名红红,宁夏朗诵艺术学会会员,银川市朗诵与读书协会会员。喜欢朗诵、文学、旅游、烹饪。性格开朗活泼,热爱生活,愿以有声语言来表达无声的文字,用文字来装点凡俗的生活,使生活充满诗意。

???自从爱上写作,也爱上了旅游。我认为旅游不但能放松心情,欣赏美景,还能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些对于写作都是相当受益的。有句话说得好,“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奋斗确实会让生命充满活力,我也热衷于“奋斗”之中,但是近阶段,感觉特别累,甚至有身心俱疲的感觉。也许是心中负荷太多,太重了,我突然渴望一种“荒芜”,没错,是“荒芜”,“荒芜”到寸草不生,其实寸草不生又是何其的轻松呀!上哪儿去身临其境感受一把“荒芜”的轻松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这首诗描述的是塞外的壮丽景象。这突然在脑海里冒出的诗句让我的心雀跃不已,我要的就是这感觉呀!那就去塞外,去大西北。想到大西北,我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了一个人——大眼睛、齐耳短发,举手投足间都有着大气和坦诚的女子,她是我鲁迅文学院的学姐鲁兴华姐姐,我记得她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姓鲁,鲁迅的鲁,宁夏人,正宗的大西北人。十五天的学习,我和她一见如故,情同姐妹。我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立马联系了她,她很快回信了,说欢迎到青铜峡游玩。我的习惯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预先百度了解一下,令我惊奇的是,青铜峡位于黄河上游,居然有“塞上江南”和“塞上明珠”的美誉。这就有点意思了,“塞上”给我的印象是辽阔荒芜的,不管是文字还是画面,都是这样描述的,曾经看过昭君出塞图,画面也是黄沙漫天,给人荒芜荒凉的感觉。青铜峡居然称为“塞上江南”?难道是沙漠里的绿洲?我这个江南人倒要去领略一番了。经过近三十个小时的火车颠簸,到达了宁夏境内,通过车窗,沿途我看到的,果然是我意料之中的荒芜,一望无际的黄土地,寸草不生的山脉,这地方会有“江南”?傍晚时分,到达青铜峡火车站。穿着一身白色套裙的兴华姐已经在站台等候多时,她和鲁院学习期间基本没有改变,而我这时候胳膊已经开始脱水起皮。兴华姐说,我们这里气候有点干燥,适应了也就习惯了。我心想,那还能叫江南?我们的江南是烟雨蒙蒙的,烟雨江南。车站离市区还有一段路程,随着车子的行进,我看到了一些江南看不到的树木,其中有两种种植特别多,一种叶片呈灰白色,正热烈地开着白色小花,兴华姐说是沙枣。还有一种状如银杏,但不是银杏,叶片一律向上,很挺拔,名字叫做新疆杨,用作防护林,抵挡风沙的。正当我想闭上疲惫的眼睛稍作休息时,我惊讶了,公路两边居然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而且水质很清澈,有水鸟在低空盘旋觅食,水池周围绿树成荫,还真有点江南的味道了。你们这不是不下雨吗?哪来这么多水?我不禁好奇地问道。兴华姐微微一笑,自豪地说,我们这边呀最不缺的就是水。看着我不解的目光,她继续说道,我们住在黄河边,这些池塘都是人工挖的,然后引进过滤过的黄河水,为了保持水质,我们这些池塘都是相通的,水都是流动活水。湖泊池塘多了,气候也会湿润很多,我们青铜峡在绿化种植上投入了很多,你看我们这里比你们江南如何?我不得不佩服了,青铜峡人还真是敢想敢干呢,硬是在这个普遍干旱荒芜的地方,营造出了一个绿意盎然的小江南。要不是远处光秃秃的山脉提醒我,我真的会以为到了江南了呢!听兴华姐那么一问,我在心里暗暗做了一个比较,我们江南确实气候湿润宜人,植被茂盛,青山到处可见,河流比比皆是,但是由于过度开发,环境已经大不如以前了。守着一块宝地,却没有好好珍惜,这还真值得反思呢。兴华姐说,在你没来之前,心中的印象,我们这里肯定是荒芜一片的吧?我说确实,但是我就是奔着荒芜来的,没想到你们却把它变成了“塞北江南”。晚饭,兴华姐除了点了几个可口小菜外,还特意点了一份羊筒子骨,看着菜单上的这道菜,我心里直打鼓,因为我脾胃薄弱,基本与肉绝缘,这羊棒骨估计我是无福消受了。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服务员送来了羊棒骨,看着香气扑鼻色泽诱人的羊棒骨,猛然我的口水异常丰盈起来。兴华姐说,尝尝看。用手抓就行。我尝试着拿了一根,咬了一小口。我的天哪,这味道,是我打生出来从来都没有吃过的美味,一点没有我预想的难以忍受的羊膻味,其实我之前是觉得所有的肉都是有怪味的。美味当前,我再也顾不上自己的一贯斯文形象,狼吞虎咽起来,我这石破天惊的不雅的吃相据兴华姐说,事后还被他们一再谈及,不过我一点不感到难为情,我觉得这是我的荣耀,我能大快朵颐,说明不是我不能吃,不会吃,是没有吃到对口的而已。

???

第二天一早,兴华姐带我到了黄河边,作为华夏儿女我一直为没有亲眼看到母亲河——黄河而耿耿于怀,今天,终于如此近距离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她!黄河水带着大量的泥沙滚滚奔流,表面却沉稳不惊,她蜿蜒而行,如长袖独舞,温婉而庄重。我充满感慨地对兴华姐说,这一趟,我没有白来呀!兴华姐说,我们青铜峡还有很多景点呢,有关每一个景点都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接下来的旅行,一定会让你惊喜不断的,上车。我还没有从见到黄河的激动中缓过来,车子已经到了著名的一百零八塔景区。一百零八塔我早已百度过了,看图片似乎在沙漠之中,始建于西夏,由一百零八座小塔排列成等边三角形状的佛教纪念塔,民间相传,一百零八塔是穆桂英的“点将台”,“天门阵”,从图片上看,错落有致,相当雄伟壮观。到了才知道,四周围绕的不是沙漠而是山脉,由于常年不下雨,植被无法生存,于是寸草不生,远观像沙漠一般,不过在这些山脉的衬托下,一百零八塔更为庄严肃穆了,让人刹那间,如梵语咏唱,顿生虔诚之心,难怪乎历来的和尚喇嘛都是将头发剃光的,无发则无忧,确实会让人心中清净,有利于潜心修行。但是,我在一百零八塔边上的山坡上,又找到了青铜峡人着意要将青铜峡改造成江南的决心,光秃秃的山坡不再光秃,都点种上了松树,让山坡有了点点绿意。但是从我内心来讲,我还是喜欢看北方,抬头是蓝天白云,放眼黄河滚滚东流,远眺山脉连绵不绝,让人顿生豪迈与雄壮之感,因为这种感觉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一百零八塔前面是一个圆型广场,这里我不得不再次提到辽阔,这个广场面积相当大,有一马平川的气势,广场的造型给人以恬静和神秘感,像一个打坐的蒲团,又像一面镜子,我不禁想起一句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真是妙呀!依傍广场边上是一个大型湖泊,此时,在阳光的映照下水面上金光点点,直到视线的尽头,不知不觉中,心也仿佛放任开来,变得开阔悠远起来。真是好地方!我不禁赞叹起来。兴华姐微微笑道,要想了解我们青铜峡的历史和传说,你得在青铜峡小住两天,而这两天你一定要到我们大黄河大峡谷、大禹文化园、中华黄河坛,还有我们的标志性建筑黄河楼去采风,因为每一个景点都记录着我们青铜峡的历史变迁。???正如兴华姐所说,接下来的景点,我从视觉的震撼转向心灵的涤荡。大禹文化园用大型壁画给我们展示的是有关大禹治水,人类和黄河渊源的种种传说,让人仿佛回到了远古,黄河水惊涛拍岸,大禹带着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开山治水,最终过上了安稳富足的日子。走出文化园,面对明亮的阳光和宽阔的黄河,我思维才被拉回现实,一路直奔中华黄河坛。刚一进入广场,我就被巨大的中华黄河坛牌楼震撼了。牌楼设有10柱9门。柱子采用“玉琮”造型;横坊采用青铜器饕餮纹造型;主方顶上设太阳鸟、龙凤呈祥;两个副门顶上分别饰有日、月,以示天地乾坤;主门横匾书写:“中华黄河坛”五个大字;太阳门横匾书写“敬天”,月亮门横匾书写“法地”,背面分别对应书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柱顶为方形,对应方位分别对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之象;柱顶为“望天吼”,又称为“盼君归”,昭示黄河母亲盼望海内外黄河儿女归来。这座高15.8米,宽45米,气势恢宏的青铜牌楼,据说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青铜牌楼,显示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恢宏气魄。接下来是碑林大道,碑林大道两旁分列着18道铜碑,上面刻有精选了历代吟咏黄河的著名诗篇,《诗经?卫风?河广》、《山海经?西次三经》、《秋水》、《九歌?河伯》,以及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咏颂黄河的传世佳作。用目光一一抚摸着这些文化宝典,不知不觉中到了黄河五千年青铜照壁前面,照壁生动刻画了中华古代和历代封建王朝主要历史事件、代表人物及所反映的传统文化。这些历史脉络用一句话来概括:“三皇五帝夏周商,五霸七雄闹春秋。秦扫六合惜失鹿,楚忘社稷归炎刘。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争未休。宋辽金元明方立,封建王朝清到头。”背面是黄河五千年大型文字版,按照经、史、子、集传统思路,分为“黄河之水”、“黄河之史”、“黄河之子”、“黄河之坛”四个章节,将黄河五千年历史文化精华,浓缩为一万八千字,展现在世人面前。拾阶而上,思恩牌楼矗立面前。这座青铜思恩牌楼左右分别镌刻“饮水思源”“感恩报德”,不仅表达了中华的孝道文化,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黄河母亲河的感恩之情。牌楼两侧有神兽麒麟守护。通过思恩牌楼,呈现在眼前的是黄河领域九省地图状的一泓水面,水面上横跨着三座大型九孔玉带拱桥,“天健桥”、“人和桥”、“地坤桥”,喻意:“天使、地利、人和。”天健桥的两侧栏板石柱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龙形图案;人和桥的两侧栏板石柱上,雕刻着“十二生肖”;地坤桥两侧栏板石柱上,雕刻着各种形态的凤形图案,象征天地世间人脉生息繁衍。一路向上,便到了天赐阁和地馈阁,天赐阁与地馈阁左右分设浑天仪、地动仪。寓意:天赐地馈,浑天地动,遥相呼应。走出思恩区,走进了黄河坛三区的第二区,长长的农耕大道展示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二十四节气图腾柱高达9米,分列道路两旁,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六节气排列。图腾柱选用青铜材料,每根柱顶有表现这个节气的花信风;柱体配有与这个节气相对应的农耕浮雕图;柱底以竹简文字说明二十四节气。农耕大道中央排列着18面汉白玉石鼓,从远古时代开始,经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土地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上面调刻着历朝历代农策赋税,即“朝代农策”,逐一浏览,便可知晓中国农耕赋税徭役的演变过程。接下来的十八青铜竹简和以石书形式展示的朝代文脉,记载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和传统文化的萌芽,每个朝代的传承关系。最上面是巨大的黄河鼎,位于正中,右侧为黄河钟,左侧为黄河鼓,取“晨钟暮鼓,钟鼓齐鸣”之意。整座黄河坛由方坛和圆坛组成,以应天圆地方之说。圆坛设有五条通道,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列位。每个通道上排列十二个甲子,共有六十甲子镇守。参观完黄河坛,我的心中已经不仅仅是豪迈了,感觉是踏着祖先的脚印,感受着历史文化脉搏的跳动,这种感受是用脚掌用眼睛用灵魂,去触摸,去感应,真真正正穿越了一次千年时空。???黄河楼,第一天来到青铜峡的时候,就远观了一下,因为是晚上,整个楼体灯火辉煌,如空中仙阁一般,白天的黄河楼,却是端庄肃穆的。广场上的黄河女神像,美丽端庄充满力量,闪烁着母性的光辉,让人不由自主顿生敬意。黄河楼屹立在青铜峡市黄河西岸,由主楼、角楼、牌楼、12生肖图腾柱、镇河铁牛等附属建筑和雕塑组成,地面楼层一共有八层,设有黄河中国历史文化展览馆、黄河宁夏历史文化展览馆、黄河印象展览馆、黄河文化演艺厅等。我们从第一层开始徐徐向上,层层观摩,每上一层,心灵都有着不同的感触,踏上黄河楼第八层,极目远眺,蓝天、白云、峡谷和奔腾的黄河母亲河尽收眼底,心中豪迈顿生,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心胸也豁然开朗,迷茫尽消,剩下是骄傲和自豪,为我们的黄河母亲骄傲,为自己是黄河的儿女而自豪。在青铜峡这几天,我幸福而快乐着。青铜峡的文友们知道我来了,都前来看我,有慕名已久的包作军、陈靖,还有一些是初次认识的朋友,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江南小女子,却受到了如此的礼遇,怎能不让我感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的青铜峡文友们无一例外是热情豪爽和真诚的,他们都有着健康的黝黑皮肤,灿烂的笑容和壮实的身板,我不禁打心眼里羡慕他们,和他们相比,我真得像极了一棵弯弯柳。弯弯柳,这种细细弯弯从主干到枝条全都歪歪扭扭的柳树,在我们江南没有,是宁夏的特色树种。我是在青秀园里看到的歪歪柳。青秀园是位于青铜峡市区的一个休闲公园,公园面积非常大,不仅绿树成荫,还种上了四季花卉,每一种花卉都是一个小园子,这样无论什么时候来青秀园里,都能看到各式花海,既养眼又养心,是一个特别好的减压场所。可见表面粗犷的青铜峡人其实心思极其细腻,他们深谙生存养生之道,他们懂得怎么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愉悦。好时光总是匆匆和短暂的,离开青铜峡的时候,我和兴华姐依依惜别,兴华姐特意送了上好的枸杞给我,这一颗颗鲜红的枸杞带着阳光的味道,带着阳光的温度,带着兴华姐和青铜峡文友的诚挚友谊。火车快速前行,我闭上眼睛,回味这几天的旅行,心中溢满了暖意,这个被誉为“塞上江南”和“塞上明珠”的地方,给我的感悟何止是塞上的江南,在这片充满阳光地域辽阔的土地上,我找到了一直苦苦追寻的血脉根基,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开阔。青铜峡之旅,将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闪耀在我的记忆之中。

蓝月,原名陈雪芳,苏州市吴中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北方文学》《四川文学》《山东文学》等全国各大期刊杂志。有作品被选入初中、高中、大学考研语文试卷。出版《阳光穿过的早晨》等小小说集3部。

文学与朗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feif.com/jzbhl/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