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物種入侵氹仔海濱休憩區,這兩種最可怕

紅樹林

氹仔海濱休憩區可謂悠閒好去處,沿岸有“海岸衛士”之稱的紅樹林綠油油一片,更是令人舒服。但近來紅樹林生長遇危機,是什麼原因造成?

民政總署持續在氹仔海濱休憩區沿岸紅樹林帶展開綠化維護工作,清除外來入侵植物無瓣海桑及互花米草,為本土動植物的繼續繁衍提供足夠空間,於種植紅樹前回填海泥改善基質,增加苗株的成活率。

採創新成株移植

工作人員在沿岸紅樹林帶及石堤清理雜草

紅樹林是極為珍貴的濕地生態系統,具有特殊的生態地位和功能,可作為天然的海岸防護林,既能淨化海水,同時是潮間帶生物的棲息地,也是候鳥越冬遷徙的站點。

隨着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填海等工程影響到原有的紅樹林,為保育澳門珍貴的紅樹林,十數年前民署除以幼苗移植外,亦採用創新和大膽的成株移植方法,將部分路氹紅樹搬遷至現時蓮花大橋下。當時移植之紅樹至今已發展成一片面積約7.5公頃的紅樹林。進一步掌握紅樹成株移植的技術及科學數據,民署於年邀請中山大學研究成株移植技術,於年獲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所頒發的專利證書。

填海泥改善基質

本澳紅樹林

民署為持續種植紅樹,於年啟動了“海岸綠翡翠紅樹林保育”計劃,借鑒之前的經驗,在氹仔海濱休憩區沿岸長度達2公里灘塗種植紅樹,至今已種植超過3萬株樹苗。未來將持續於該處合適地點種植紅樹苗,計劃每年植苗數量不少於3,株。由於氹仔海濱休憩區沿岸基質主要為石塊,泥土較少,不利紅樹苗的生長,故於每年春季種植前須回填海泥改善基質,以增加苗株的成活率,有關工作將於本月下旬開始。

民署續維護管理

民署人員在紅樹帶展開護理工作

另外,該處正受到外來入侵物種的威脅,擾亂本地的自然生態系統,對本地生物多樣性造成負面影響,當中以無瓣海桑及互花米草影響最大。無瓣海桑的生長速度極快、繁殖能力驚人,每年可長高達2至3米,成株可達7至8米,比本土紅樹高,一株成熟的無瓣海桑可生產逾萬顆種子。互花米草為國際公認的入侵植物,原產於美洲,地下莖可無性繁殖快速擴張,具有生長快速且不易移除的特性,需要人工連根拔除。

上述兩種入侵植物繁茂的莖葉遮蔽陽光,使生長較慢的本地紅樹種不能獲得充足養份及陽光;發達的根部佔據泥土,使底棲動物如招潮蟹等難以在灘地上鑽洞,長久下去將使本土物種逐漸被淘汰。故此,民署進行積極的管理工作,持續清除入侵植物,藉此釋放空間予本土動植物繼續繁衍,生生不息。

部分素材來源:互聯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feif.com/jzbhl/10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