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在珠埠里开了十几年的小店王绍兴菜在新址动工装修,宣告一个小店行将结束它十几年的传奇,开始新的味道之旅。曾经这样一个小小的门面,有不少人认为它是杭州第一绍兴菜,也有不少人认为口味如此怪异,如何背负盛誉?只因:醉糟霉臭四个字,样样都不是一般人拿捏得住,欣赏得来。
新址在大关绿地中央广场,还在装修的时候我每三天去看一次进度,着急等待新店的开门菜。新店比老店面积扩大了许多,有百八十平的厅堂,两个大桌包厢,跟原先的“小店王”比,实在不能算“小店”了,所以更名为“笑典皇”。
但是无论是换址还是更名,都不影响熟客,老饕们摸上门来。低调的重装开业还不到一星期,已经人头攒动,店里完全没有新开店等上门生意的冷清,而是忙不过来的忙碌景象。一点多钟错峰到店,还要稍微等一两桌,店里都是顺着十几年吃顺口的老味道跟过来的老客,人头攒动中,烟气,酒气,大声或者细碎的聊天喧喧嚷嚷,热闹非凡。
菜单同珠埠里的老店一样,一块白板挂着。糟鹅糟肉糟门腔,虾油鸡虾油肉,臭豆腐梅干菜……每一样都是气味浓烈之物。其余小菜以雪菜、抱腌菜、蘑菇、腐皮春笋冬笋等等清淡却又提鲜的元素自由的搭配,逐“臭”之后要搭一点点小鲜。菜单上面,白斩件、糟件、虾油件占了四分之一。
糟肉每桌人手一盘,40的价格对应的肉量相当感人。这里的糟肉处理的很干净,其实带上酒糟风味更加。
经过长时间酒糟的封存,肥肉部分已经凝脂白玉化,吃起来已经没有肥肉原本的口感,而是如同软玉温香,香的是绍酒的清冽,不闷不熏。如果肥肉部分比例再大一点,整个口感都会大大提升。这盘糟肉,惜乎于“精”、“柴”。
虾油鸡也是必点菜之一,澄黄的鸡皮和透明的鸡冻并不是它的重点,重点是虾油的气息:有点腥,有点臭。有人形容,这种好像茅厕的滋味,吃过之后唇齿都是它的鲜味,的确是一种很神奇的反差。
店里每天卖白斩鹅,所以新鲜鹅肠每天都有一两幅,能不能吃到看运气,炒炒雪菜尖椒,是浙北最常规的做法,吃起来脆嫩爽口。新鲜鹅肠在杭州不多见,得益于小店鹅肉的经典。
有一道菜不得不尝,无论从视觉还是味觉感受都比较特别。大量的虾籽铺开在小黄鱼身上蒸出汁水,虾籽和黄鱼鲜味融合在一起。成熟虾籽熟透后的蓝紫色不容易激发食欲,单独吃一口甚至非常咸,绝不是第一眼情人。和下面的小黄鱼一起混合入口,咸味得到一些中和,鲜味慢慢散发,两种材料的味道混合又有层次,使得这道菜变得可爱,可回味,当然,咸还是主要印象。
梅干菜不出萧山、绍兴,这是我的个人体会。绍兴的梅干菜,颜色淡雅,但香气馥郁,菜梗挺而不老,这里的梅干菜就是这样的特点,和河虾一起烧汤,淡淡的酱色染进汤里,最大的衬托了河虾的鲜美,其中滋味,小众者得,一片区域有一片区域的味道名片,这碗红虾酱汤梅干菜,属于热爱醉糟霉臭的绍兴。
如果再加上绍兴菜天生的“臭”“糟”味,那么店里边的气味肯定会“熏”走很多不明就里的客人。绍兴味从来不是为追求雅致、清新的客人准备。如果接受不来,也请理解此地此味。
笑典皇--绿地中央广场绍兴菜糟肉梅干菜
柴禾妞shi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