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都瑞金广袤的乡村,他们敢为人先,用勤劳和智慧闯出创业致富的一片新天地;他们致富不忘乡邻,以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扶贫产业和产品,带动大家共奔小康。他们就是创业致富带头人,在过去的年,全市涌现出多名创业致富带头人,让我们一起领略部分致富带头人的风采。
廖秀英:廖奶奶咸鸭蛋
廖秀英,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村民,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她凭着几十年腌制咸鸭蛋的好手艺和老骥伏枥的精神,自年起,以84岁的高龄,毅然投身到广阔的电商市场,创办了廖奶奶咸鸭蛋专业合作社,打响了“廖奶奶咸鸭蛋”品牌,以“廖奶奶咸鸭蛋”为代表的瑞金咸鸭蛋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廖奶奶咸鸭蛋”典型案例入选全球例最佳减贫案例,廖秀英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卖出多万枚咸鸭蛋,合作社社员的数量也从最初的1户增加至28户,间接带动贫困户94户,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
钟文娟:锦娘辣椒酱
钟文娟,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致富带头人,传承祖上手艺腌制辣椒酱,秉着销有回头客的宗旨,自年起经营辣椒酱,不断改进创新和线上线下推广,成功打造了“锦娘”辣椒酱品牌,被评为“客家特色小吃”并多次拿到省参展商品金奖,成立了瑞金市壬田镇锦娘美食农业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共销售辣椒酱、豆腐乳、酒酿红鱼、萝卜干等产品约10万瓶。带动贫困户10余户,户均年增收5千余元。
华小英:“华嬷嬷”泡菜
华小英,瑞金市叶坪镇黄沙村华屋人,在瑞金,说起华小英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但是只要说起华嬷嬷你肯定会说:“这个我知道,她家的酸黄瓜很好吃!”就是这个华嬷嬷已经成了华小英的代名词。今年55岁的华小英,年开办泡菜工坊,把农家饭桌上的小小泡菜做成了全国热销品牌,实现年营业额突破万元,直接和间接带动贫困户20余户,月均增收元。年底,华小英注册成立了江西华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将原来的泡菜小工坊搬入了瑞金经开区工业园大厂房,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李平:“招发娣”下饭菜
李平,瑞金市象湖镇溪背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传承祖辈下饭菜制作的传统工艺,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通过不断地创新改进,开发出贡菜干、酸芋禾、豆腐乳、酱豆豉、辣椒酱、酒糟鱼等十余种具有乡土特色的产品,并于年成功创办了“招发娣”品牌下饭菜。通过线下线上的模式销售推广,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共同发展,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务工及农副产品销售问题。为了带领更多农户实现共同致富,李平成立了“招发娣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年销售“招发娣”系列产品超十五万瓶,带动10余户贫困户年增收7千余元。
曾水海:夏罗“黄金鱼”
曾水海是瑞金市叶坪镇夏罗村的一名村干部,因养殖黄金鱼而出名,近年来,他频频亮相央视和各级媒体,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叶坪镇夏罗村的“黄金鱼”,曾得到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钦点,荣登苏维埃“国宴”菜单,为了做大做强黄金鱼品牌,曾水海一直坚持生态养殖,确保黄金鱼色黄、肉嫩、骨脆、富含微量元素的品质,同时,还通过成立黄金鱼生产合作社,引导带动村民统一养殖标准,并联合相同土质区域干群,共同打造好这一扶贫品牌。目前,“黄金鱼”养殖面积达亩,年产鱼万斤,总产值达万元以上,户均年增收1.5万元。
曾令发:万田黄元米果
曾令发,瑞金市万田乡麻地村人,是黄元米果产业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年曾令发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在乡村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的支持下,开始发展黄元米果产业,当年即顺利实现脱贫。几年来,曾令发逐步扩大大禾谷种植规模,他家的黄元米果年产值从2万元增长到10万元,实现了从脱贫到致富的蜕变。脱贫后的曾令发不忘乡亲,为同村贫困户免费传授种植大禾谷和制作黄元米果的技艺,带动5户贫困户脱贫。
刘世钰:拔英“寨鼎皇”
刘世钰,瑞金市拔英乡邱坑村人,原在广州市经营奔雷音响设备有限公司,年底将公司移交儿子管理后带着妻子回到邱坑村做起传统酿酒,并打造了"寨鼎皇"品牌原浆白酒和八珍八酒,在闽赣三县市特色产品推荐交易会中"寨鼎皇"原浆白酒被评为银奖,目前"寨鼎皇"原浆白酒年产值达到近二百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户二十余户,户均年增收近两万元。
在瑞金,像他们一样的致富带头人不胜枚举,他们依靠勤劳和智慧,打造出了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扶贫产业和扶贫产品,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市脱贫群众一定能够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来源瑞金市扶贫办公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