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中秋佳节,开启了一场桂林的自驾之行。桂林山水甲天下,从小对桂林就非常的向往,之前也曾去过数次,但时间一长,记忆早已变得模糊。故地重游,总还是会有些新的感受。
桃花江桂林有两江四湖,此行的第一晚住在桃花江畔,感觉地方没有名字美,不知是眼光变了,还是生态环境变了?酒店距离象山很近,收拾好行李,便徒步前往象山。
象山远望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以前都叫它象鼻山,如今简化成为象山,倒也形象。象山位于桃花江和漓江的交汇处,桃花江上有一座桥,桥头立有一尊蔡锷将军像,骑着高头大马,马的前蹄离地,显得威风凛凛。
蔡锷像这座桥叫文昌桥,始建于明代,颇有些历史。原桥早已损毁,如今的公路桥是上世纪90年代重建的。为何要在桥头竖立蔡锷将军像呢?原来,这里以前曾是广西陆军小学堂旧址,他在此担任主办。
上世纪初,因八国联军和义和团的袭扰,清廷决定创办新式的军事学校,以改良国家的军备。当时在各省设立陆军学堂,并招收学员,以培养军事人才,而广西省的陆军学堂就位于此地。
如今的象山公园免费开放,在门口登记个人信息后就能进入参观。因为是节假日,当天的游客特别多,虽然天气并不算太好,时不时还会落下小雨,但丝毫不影响人们游玩的兴致。游客来自天南海北,估计每个人对桂林都充满了向往。
象山近观先沿着公园里的小桥跨过桃花江,来到对岸的漓江边,这里有欣赏象山全景的最佳位置。只是当天的人实在是太多,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拍照。倒是第二天早上,沿滨江路去寻逍遥楼时,那时人少,反而看得更加真切。
会江亭原路返回到象山脚下,来到会江亭,这是一座石质的重檐四角凉亭,取名会江,大概寓意着两江交汇。此处并不能上山,旁边的登山石阶为单向的出口,只能沿山脚绕到背面,寻找登山口。
三花酒窖山脚下有一座三花酒窖,附近全是酒糟的味道。三花酒是中国米香型代表酒,桂林三宝之一。象鼻山的三分之二为空体,面积有平方米,常年保持在19摄氏度,湿度达90%以上,从宋代就开始贮酒。三花酒堪称是米酒之王,可惜不胜酒力,不然定要买一瓶尝尝。
云峰寺石刻然后又来到云峰寺遗址,崖壁上残留有石刻和造像,旁边建有陈列馆。这里还曾是太平军攻城指挥部,留下了营房遗址,并设有太平天国纪念馆。
水月洞绕着山脚行走,路的尽头是水月洞,也就是刚才在对岸看到的大象鼻子。水月洞形成于1.2万年前的地质变化,是桂林山水的一大奇景,早就成了桂林的标志。此处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朝圣地,崖壁上也留下了众多石刻。
普贤塔接下来开始爬山,象山不高,很快就能登上山顶,俯瞰漓江两岸的秀美风光。山顶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喇嘛塔,为实心砖塔,塔身上镶嵌着菩萨像,并有“南无普贤菩萨”的六字真书,所以得名普贤塔。
俯瞰漓江风光象山顶上还有一个遗址标志,表明这里曾是考古发掘现场,当年在这里找到了新石器晚期到商周的大量文物。早期人类离开洞穴之后,山顶成了理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