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的元宵节是啥样的

刘军连怎么样 http://m.39.net/disease/a_9393596.html

仙溪风物|仙游的元宵节是啥样的?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之一。因于每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举行庆祝活动,故称为“元宵节”。当天,民间习惯通宵张灯,供人观赏,并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猜灯谜等活动。更以吃元宵、年糕、饺子等,象征阖家团圆、生活美满。也称为“灯节”、“小过年”、“上元”、“上元节”、“元宵”。

仙游城隍庙元宵巡安布福活动

作为一个具有多年悠久历史的仙游,元宵节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节俗?

翻开宋宝祐五年(年)《仙溪志》“叙县·风俗”一章记载:

“莆之风俗,惟仙游为近古。生其间者,人性敦朴,嗜好简静。”

但千百年由于受到中原文化南移的影响,仙游“敦朴者不能不流于侈靡,简静者不能不习于繁华,然忠惠遗风犹有存者。”

故此,仙游人一年四季岁时节日也是形式多样,多姿多彩。当然,最隆重的莫过于除夕、元日、贺正,“熏长寿之香,连旧知之宴,或张灯而骑儿童之竹马,或结队而看鞭碎之土牛,甚为太平乐事。而社肉之分、社酒之浓,必贾勇于黄金四目之余者,致生争于雀角,缘仿古而行傩。及乎春仲,则择日送子弟入蒙馆。郑黄灿诗所谓“孝经论语读从头也”。朔后二日,则各处设醮坛,祈神福,郑纪诗所谓“最爱春光浮合月,好将福夜殿元宵”是也。

清康熙年间《仙游县志》关于元宵节亦作如下记载:“汉执金吾杖掌禁夜行,维元夕勅许金吾驰禁。故今正月十三夜为始,城市乡村各于神庙为元宵会,佛火神灯,歌曲为乐,以祈神之佑。元宵后,择日送子弟入学。”

元宵节,也是古时民间社鼓的结束日(社鼓自农历十二月十六日起)。元宵节是莆仙地区民间一个重大节日,盛况超过春节,且延续的时间相当长(原因是各村的时间不一,最早的初六,最迟的正月廿九日)。解放前,元宵之夜,所在村的宫社张灯结彩,摆“宴桌”、叠糕果,乡民们抬菩萨偶像行傩。行傩队伍绕境一周,家家在厅堂或门前摆设香案,当队伍经过时,燃烛焚香、放鞭炮、烧柴草、化“贡银”,祈求全年平安如意,俗称“接行傩”。接完行傩,主妇们把余烬拿回家倒入灶膛,表示来年更红火。是夜,游灯、“摆棕轿”(跳傩火)、舞龙舞狮,直闹到天亮方休,有的村还搭台“做大棚”(几班戏子合演大型连台历史剧)。

盖尾镇杉尾元宵祈福活动

赖店镇新周元宵出游

仙游民俗专家吴春永先生在《岁时节日习俗》一文中曾此介绍:

“元宵佳节是民间传统的重大节日,元宵俗称小年,又称“上元夜”、“元夕”,或‘灯火节”。元宵灯节文化,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延承至今。古时元宵节多为迎神赛会,各社、坛、宫庙都举行“请香”活动。抬菩萨出游,“请香”队伍数百人,浩浩荡荡,高举龙虎旗、五彩色旗,敲锣打鼓,吹奏“十音”、“八乐”,或古式“草锣鼓”、装“童子”、跑“十警”、扮“八班”“皂隶”和人物故事,鸣放铳枪,热闹非凡。尤其枫亭麟山宫三十八村联袂出游规模蔚为壮观,队伍所经之处,摆设香案,供奉祭品迎接,俗称“接驾”。当晚许多宫社举行演社戏和游灯,灯式多样,造型各异,五花八门,玲珑剔透,精巧美观。特别是枫江五宫游灯,规模之大,内容丰富多彩,从正月十三至十七日,共游五夜,千人游灯,万人观灯,曾有“明月满街流水远,春灯入望众星高”的赞语,甲于闽南。明户部尚书郑纪写道:“最爱春光浮合月,好将福夜殿元宵”。每当游灯队伍进村时,串串鞭炮齐鸣,满天火光,变幻万千,相映成辉,美不胜收。游灯作为元宵一种民间文化活动一直延续下来,乃不失当年的风采。

盖尾镇元宵庙会

榜头作为仙游人口第一重镇,其元宵节更是丰富多彩。旧时榜头一带的元宵节,搞迎神赛会,白天抬菩萨出游,夜晚“游灯桥”,诉求合境平安。各村庄的游神、游灯时间不尽相同,早的正月初五就开始,迟的延至二月初二。俗有“望厝游神头一早,大安游神吃‘麦棵’”的说法。建国后,游神的旧习废除了,而游灯作为民间的文娱活动,仍时有举行。(引自《榜头镇志》年版)

注:以上均为年之前图片资料,拍摄地点鲤城、赖店、龙华、盖尾等乡镇

摄影:游心華

游心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feif.com/jzbtp/9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