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农村老辈人,聊聊以前那些稀奇古怪的事

怎样治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6185455.html

来源

天涯

二爷来的正好

整理

灵异故事书

接上期:听农村老辈人,聊聊以前那些稀奇古怪的事(上)...夜晚慎戳!!

故事发生在解放后,我们村子的后面有一条河,河的名字就叫不老河,据说这条河比运河还要古老,河的下面有暗河直通东海,反正是这条河几百年来都没有干过。听老人们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村的一个人下午去不老河上钓鱼,鱼没有钓到多少,却发现了一个稀奇的事。下午钓鱼的时候他看到在不老河的中央漂着一个东西,刚开始的时候以为是烂麻袋什么的,等仔细看了,竟然是一只鏊子大小的乌龟(也可能是乌龟之类其他的家伙),他就感觉稀奇了,说这么大的乌龟还是第一次看到呢!在水面上也不动,于是便在地上捡了个小时候丢了过去,由于距离过远,在离乌龟一二十米远的地方就落水了,石子落水带来了响声,那只浮在水面的乌龟伸出了头,看着水面老半天,又将头缩了回去。还是漂在河中间。钓鱼人心想这只乌龟大概是晒壳的。

于是又用小石头砸了几次都没有砸到。过了好久乌龟慢慢的潜入水中不见了。钓鱼人带着遗憾回了家,第二天下午钓鱼人又到这里来钓鱼,刚到河边就发现乌龟又浮在了河心。这次他心想可不能再叫他跑了,于是丢掉鱼竿,一溜小跑窜到家,就去拿以前打兔子的猎枪。有个邻居问他这时候拿枪做什么,他告诉说:在不老河钓鱼看到河中间有个大乌龟。邻居一听来了精神,就和他一道往不老河来了。二人到了河边。看到乌龟还在那儿。于是慌忙装上枪药,端起枪瞄准后一枪打了出去,枪响后看到乌龟还在水面,又过了会乌龟竟然慢慢调过身子将头对着他们了,邻居和钓鱼人说可能没打准,抓紧装药再打,这么大的乌龟不能叫他跑了,钓鱼人装好药又瞄准乌龟开枪了,可乌龟还是没有动静,只是把头伸了老长,看着他们。

钓鱼人纳闷了,和邻居说,还真邪乎了呢!怎么两枪都没有打到呢!邻居这时候小声和他说,这只乌龟真有点邪乎,估计是年岁久了,有些灵性了,你对着枪管撒泡尿,镇镇邪气再开枪看看,钓鱼人于是装好药,真的对着枪管撒了泡尿,然后又瞄准了河中乌龟。而这时乌龟竟然扬起了头,钓鱼人一看大喜,心想这次你是死定了,慌忙一枪打了出去。枪响后只听钓鱼人一声大叫。原来乌龟没有打到,枪管竟然爆裂。钓鱼人一只手被炸的血肉模糊,脸上也全是血。邻居一看下了一跳,赶紧驮起他就往来路跑,医院,回头再看河里,乌龟已经不见了。现在钓鱼人还活着,少了四个手指,脸也成了麻子。很多老年人都知道这个事,但不知当时是不是这样。

猎狐

在我们街上有一户姓马的人家,我认识他是在船上,那个时候他五十岁左右,短头发有些花白,由于以前经常喝酒,酱紫色的脸上长着一只酒糟鼻,胡子邋遢。穿衣也不是很整齐的那种。在一起的时候,同事们都叫他老马。老马刚来的时候有一个同事就认出了他,告诉我说他以前就是在家逮狐狸的。不知为什么上船了,要知道狐狸的皮很值钱的,他为什么不逮狐狸竟然上船大家都不知道了,知道一年夏天我们才知道了原因。记得那天我们船靠码头了。天气异常的闷热,在船上也没有什么事,于是同事们吃完午饭就基本都上街了,年轻的去网吧浴室,年纪大些的就去洗脚按摩,反正就像出了笼的鸟。

各找各的爱好。我们分开的时候就说好了。晚饭在街上一起吃。然后就各玩各的了。到了晚上七点多种的时候天基本上要黑了。同事们都聚到一起,找了个饭店点菜喝酒。几个喝白酒的,其余喝啤酒。酒桌上大家懂得,无非是聊天喝酒,中间再加上些低级的段子。个把小时候后,也算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的话就多了起来,可谓是人生百态,尽在酒桌!其间不知哪位问了一句:老马啊!你以前在家逮狐狸不是收入要比在这儿好吧!怎么现在不干了呀!这时候老马已经喝了不少白酒,虽说开着空调可也满脸是汗。老马听了后端起酒杯又弄了一口,放下酒杯站了起来。将他的右腿放在凳子上,拉起了裤脚。这时候同事们都看到老马小腿的迎面骨外面的皮肤一片漆黑,老妈问大家看到了吗,同事们都点了点头。然后老马就说起了曾经逮狐狸时发生的事情。

老马年轻是也是在外地打工,三十多岁的时候手机有点积蓄,于是就在家里做点小生意。刚开始在街上卖衣服,不赚钱后来又开个小饭店还是没有盈利,折腾了三四年也没弄出个头绪。反而将手里的积蓄赔了个差不多。后来老马不知道从哪听说逮狐狸赚钱,于是就准备买狐狸夹子逮狐狸。

刚开始的时候,他父母亲和妻子都不同意,说狐狸有灵性啥的,逮那个怕以后对家里不好。老马根本不信,不听这一套,最后还是坚持逮起了狐狸,每天晚饭后老马将逮狐狸专用的夹子放上诱饵。然后找一些闭静没人经过的地方下上夹子。一般都是在一些树林里,墙头下,老屋边,柴堆旁。刚开始的时候家里人还有些担心,可时间长了家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再就是逮狐狸确实赚了不少钱。家里人慢慢的就放下了担心。

就这样过了大概五年。一天晚上老马喝好酒。开着三轮车去下夹子。下好后也就九十点钟,老马开车回家,在快到家下路的时候车子冲进路边的沟里,砸断了一条腿。老马从车子下面爬出来,拼命的喊村头的邻居。后来医院。那条腿下了钢板。

之后老马在家养伤,想着又不能逮狐狸了,正好手里又有了些积蓄。于是就开始盖房子,一个多月,三间堂屋盖好,另外还盖了院子厨房。老马看到厨房没有灶台,于是就找他的外甥帮忙起灶台。第一天外甥支好灶台,晚上吃好饭,就在老马家睡了,第二天好早起来垒烟囱。当第二天下午三四点的时候烟囱垒的差不多的时候,他外甥脚下的脚手架竟然倒了,外甥摔了下来。一条右腿插进了脚手架里面扭断了,老马媳妇和众医院。医院看伤势比较严重,医院,这一次要比老马的严重的多。

老马花了好几万。回家之后老马一家人都说起了老马,说这两次事故绝对不是偶然,肯定了老马逮狐狸有关。劝老马以后再也不要逮狐狸了。老马这时心里也范了嘀咕。有心不逮,可他的腿已经受伤不能再干体力活,以前赚的钱盖了房子,给外甥看病又让他背了三四万的帐,老马很为难,而接下来的事情让老马彻底打消了逮狐狸的念头,医院的时候,老马的儿子一天早上吃好饭,到房子上面喂鸽子,下来的时候没有半点征兆的从房子上面掉到地面上的水缸里,房子离地面少说也有四米高,万幸的是水缸里有半缸干石灰,老马儿子捡回了一条命,右腿却砸在缸沿上,摔了个粉碎性骨折。

在医院老马问他儿子怎么就从房上掉下来了呢,老马儿子说刚要下楼梯的时候,就感觉后面有什么推了一下。就掉了下来。此时老马彻底相信,发誓再也不逮狐狸。后来老马的儿子外甥出院之后,老马粗略的算了下,这些年逮狐狸赚的钱也都花在三条腿上了。同事们听老马说完这些,都各抒己见。有人问老马,你现在相信这些了吗?老马又喝了口酒说到:无论你们信不信,这辈子我信了!

枕下蛇

有一个事情发生在四五年前,村中有一个我喊二老爷的,现在也就六十多岁,老伴死的早,我都没见过。听说是生下我那个大叔之后不久便去世了。二老爷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也挺不容易的。所以他儿子媳妇都比较孝顺。四五年前的一个春节前,应该是腊月二十八九。在街里做生意的儿子一家人都回到了老家。

到家后儿媳妇趁着天气好,想将二老爷的衣服被罩被单的洗洗晒晒。二老爷在院外和些邻居说话拉呱。儿媳妇收拾了衣服放到洗衣机里,然后去收拾床上的东西,拿了枕头,枕头下面是一个叠得方方正正的夹袄。那个婶子拿起来抖了一下,竟然从里面掉出来一条一米多长的花斑长虫。女人一般比较怕长虫。那个婶子也不例外,看到那个长虫吓得一声大叫,丢了夹袄,一口气跑到大门口,坐到地上就亲爹亲娘的大哭起来。二老爷此时和邻居们在门口呢!看到这个情况吓了一跳。还不知道出了啥大事,赶忙问啥事大年下哭的这么伤心。那个大婶子就指着屋里说有长虫,二老爷听明白后到屋里一看长虫还在床上呢!于是找个夹煤球的剪子将长虫夹了出来,大家一看有一米多长,是够吓人的。

之后二老爷把它丢到了西面烂草堆里。邻居们说笑开了,问二老爷,你咋睡觉枕头下有这么大个长虫也不知道啊!二老爷说真的不知道,要是知道他还敢睡觉吗?我听说后就纳闷了,冬天长虫一般不动的,看来在他枕头下绝对不是一天两天。二老爷夜里睡觉,头肯定要动来动去。长虫这么久怎么没有咬他呢?

水缸里的鱼楼

主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村中里有个同学,按辈分楼主应该叫她姑奶。那年夏天暑假,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楼主在家东面的路边玩,就看到那个姑奶大老远的从她家跑来喊我名字,楼主就问她啥事,她说你快去俺家看看去,俺家的水缸里又有鱼了,我一听来了精神,起来就往他家跑。

原来他们家院里靠北墙的屋檐下有一口水缸。也不知最近怎么了,每次下过雨缸里面就会有许多小鱼。前两次水缸有了小鱼后,都是他爸爸用水瓢连水带鱼的装进两个水桶,然后挑了倒进南面河里。

等我跑到他家,连门外站的都是人,足足几十口子。好不容易从人群里钻到水缸边,趴在缸边往里看,缸里有少半缸水,水里有几十条小鱼,很小很小的那种。鱼的形状和颜色也不一样,有圆乎乎的,有细长的,有黑色的,有绿色的,有红色的。大家都啧啧称奇。

其中一个老年人说,活了这么大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大家就这么说着看着。也有说你家要发财了啥的。我到了一会。姑奶他爸一脸憨笑的又拿来了水桶。看来是又准备送这些小鱼去南面的河里了。

这时候不知谁告诉他爸说,刮干水你把水缸扣起来,没了水还能有鱼啊!他爸一听哈哈笑了说也是,刮好水后就把缸放倒准备扣起来。这时候在缸底原先的地上,竟然有一条小蛇。楼主离得近看的真切,那条小蛇有短筷子那么长,很细,通体纯白,仅在蛇头上有一块红色印记。我们看着它的时候,它也抬头看着这些人,嘴里的蛇信子一伸一吐。也不怎么害怕,也没有跑,几个和我比不多大的孩子都想捉了来玩,这时候同学的外婆从堂屋蹒跚这出来了,一边走一边对我们说:你们别动它啊,会咬人。估计是吓唬我们。然后她就到了水缸边对小蛇说道:这里不是你修炼的地方。你看这里这么多的调皮小孩,现在看到了你。别把你伤着了,小鱼我们给送南边河里了。等一会你也走吧,找个好地方去修炼吧!那个小蛇还是吐着信子,摇头晃脑的。她外婆嘀咕完之后,就叫来的人都散了。让他女婿把鱼倒南边河里去,等人都出去后她从外面锁上了门,坐在门外面。过了一顿饭时间开开门,那条小蛇走了。后来那口缸也没有卡上。可之后下雨,水缸再也没出现过小鱼了

鬼打墙

这个故事是我太奶奶讲给奶奶听的,后来奶奶又讲给我听。五几年还是六几年的事情,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有一天太奶奶有事要到娘家去,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太奶奶是早晨步行去的,太奶奶的娘家离我们也就七八里路。

正常情况正常人也就是一个小时吧,可太奶奶是小脚,走路比较慢,到了娘家已是十点左右了,吃过午饭又在那聊聊家常,晚上四五点才开始往家来,走了四五里路,离我们家也就不远了,这个时候天还刚刚上黑影,农村人叫猫抓脸,太奶奶再走一会天就黑了下来,太奶奶就想从我们村前面的小路走田地的中间直接过来,省得走大路饶路,走了一会天彻底黑了,走着走着太奶奶忽然感觉头脑懵了一下,接着什么也看不见了,于是就闭上眼睛站了一会,等再睁开眼看到四处都白茫茫的,而眼前却有一条亮晃晃的路,方向正是向我们村去的,太奶奶心想这下可看到路了,也没多想,就顺着这条路往前走了,可走着走着明明眼睛看到的是亮晃晃的路,可脚底下总是磕磕绊绊,还感觉有许多草丛,太奶奶这时候感觉不对劲了,为什么亮晃晃的路会有东西拌脚呢!

于是就蹲下摸了摸脚下,手里竟然摸到了一把野草,太奶奶不敢走了,可留在这又害怕,于是撞着胆子慢慢往前走,就这样走啊走啊,几个小时也没有走到村子,太奶奶累的走不动了,于是就坐在了地上,然后又走,眼前总是一条明晃晃的路,到后来太奶奶实在是走不动了,于是就坐到地上不走了,也由于累的太厉害竟然睡著了,不知道过了多会,太奶奶忽然听到一声鸡叫,睁眼一看天已经方亮,再看身边吓了一大跳,她竟然坐在一个坟子的旁边,而坟子四周竟然被太奶奶夜里踩出了一条将近一米宽的新路。太奶奶知道夜里遇上鬼打墙了,再看看四周离村子已经不远了,然累的不行,可太奶奶也不敢等了,于是爬起来慌忙的向村子走去。

水中物

有一个人夜里赶夜路,从很远的地方打工回家,以前我们那里乡下到县城一天也就几班车,而那个人到县城下火车天已经黑了下来,那个时候没有啥出租车,即使有也很贵。下了车他一看没有回乡下的车了,住旅馆又舍不得,于是在街里吃了碗面条,就背着简单的行李准备步行回乡下,从县城到我们那里也不是太远,四十华里左右,正常情况步行也就五六个小时,一路不在多述,当他走到我们村东桥口的时候,已经是十一二点,感觉有点发怵了,那个地方路两边都是杨树柳树行,四周都是水沟和田地,老人说的对,远怕水,近怕鬼。本来那个地方在以前就不干净,村里死了人都要在那弄个城隍庙。

头上明晃晃的月亮现在树林里,夜风吹过,树影婆娑,更觉诡异,他的头皮不由的一阵发麻。可不走又不是个办法。再说了还有二里路就到家了。这么久没有回家,老婆孩子还在铺上等着呢!于是就抖擞精神,摸摸头皮,自己给自己些安慰和鼓励,就迈开脚步往前走去,不一会就走到了桥边,他的心里开始突突的跳的厉害,夜静的可怕,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不远处,河边有个看鱼的茅草房,里面好像有双眼睛在注视着他,想着这些,人已经上了桥,桥下面是条小河,河里有水,两边长满了芦苇,里面黑乎乎一片。

他想赶快过桥,这时水中突然传来了一声沉闷的声音,扑通一声,他不由自主的转头往水里看了一眼,之见水边芦苇丛里有个牛马那么大的东西站了起来,他一看,当时就吓的哇的一声,丢了行李,撒开腿拼命的向村里跑去,一边跑一边鬼哭狼嚎,进了村,跑到一户人家,就喊人家快开门,一个村的都认识,那家家住爬起来听出是他的声音,也吓了一跳。

打开门就问他半夜三更鬼哭狼嚎做什么的,过了一小会,他才语无伦次的把在桥口的事说了出来,这时候左右邻居也有起来的了,他一说行李还丢在桥上,于是有人问他看清楚枯萎丛里是什么了吗?他说只看到有牛那么大,黑乎乎的在淌水,具体是啥没有看清楚,于是几个年轻人就打着手电,拿着家伙带着他就到桥口去了,大老远就看到了他的行李丢在桥上,可到了桥上,看水里啥也没有。几个人就纳闷喽,来回也就十来分钟,若说是牛了驴了之类的不会跑远,即使跑远了,河边也该有水痕蹄印啥的,可拿着手电查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后来就把他送回家了,多少年之后人们也没有搞明白当时他看到的是什么。

大将犯地名

这个故事是听我外祖父那里的一个老人讲的,真真假假观者自思,那时楼主十来岁,暑假的时候在外祖父家玩,晚上外祖父和别的一些老年人在一起闲聊的时候,一位老者讲了一个故事,一九四八年,内战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也就是淮海战役的时候,黄百韬兵团被困碾庄,当时的战役打的十分惨烈,国军和共军士兵的尸体遍野皆是,地里的农作物从成熟到冬天都没有收割,打仗时都被炮弹炸没了,白天基本都是寂静的,而一到晚上枪声炮声喊杀声不绝于耳。当地的老百姓都逃到战场的外围。一天到晚胆战心惊,其中也死了不少的老百姓。

战役打了十多天,战场上的尸体没法清理,碾庄外围有三条河,全都被士兵的尸体填满了,后来黄百韬看大势已去,死守碾庄,只有被歼,无奈在一天晚上,抛掉重装备,带着一些随从换上普通士兵的衣服,夹在士兵中间准备突围。

黄百韬命令一些士兵先从正西方向突围,将共军主力吸引到西面后,黄百韬又带着剩余部队从东北方突围,由于共军将主力调到西边,东北方向兵力相对比较薄弱,夜间枪声大作,午夜黄百韬残余部队中有一小部分突围成功。突围后黄百韬及随从全力向东北方向逃窜,黎明前,黄百韬命令部队稍作休息,黄叫士兵去问当地老百姓这是什么地方,士兵回来报告,此地名叫沙墩,黄一听,心想不好,将军兵败时最忌讳杀.死等地名,于是急命士兵继续向东北行进,天亮后黄又到了一个地方,便叫随从再去问下这是哪里?士兵回来说是沙场,黄一听火冒三丈,立即集合士兵继续前进,走了两个小时,黄百韬及士兵实在是走不动了,于是又停了下来,黄百韬拿出地图找到他所在位置,一看地名,不禁仰天长叹,于是和随从说:看来今天我是逃不出去了,你们就不要管我了,能走的尽量往东北方向撤,然后迂回折向东南,想办法撤出共区,回到部队。

随从听了黄的话,就问什么原因,黄用手指了指地图告诉随从:第一次休息的地方叫沙(杀)墩,第二次叫沙(杀)场,而我们现在的地方,说着用手指了指地图叫尤湖(油壶)。我已经进入油壶之中,还能出得去吗?随从听了安慰黄说:我们已经出了共军包围圈了,一定可以回去的,于是手下纷纷安慰,黄百韬摇了摇头苦笑一声,于是强打精神爬起来准备前行,此时突然有一颗流弹,像长了眼睛一样,正好落在了黄百韬跟前,黄当场毙命,手下无法,只得将黄的尸体用军毯裹起来,挖个坑埋了,临走时告诉当地的一个老百姓位置,同时和那个老百姓说,如果你能将这具尸体送到南京浦口,国军不会亏待你的。说完就走了,多少天之后这个老百姓真的将黄的尸体送到了南京浦口,南京看过尸体后,给了那个老百姓一些钱,又给他写了一个信条,意思是说,等国军打败某军后,就叫他做那个地方的县长。再后来这个老百姓就因为这张信条,在一场什么运动中被整死了。

故事发生在解放前,那个时候整个中国是战火纷飞,硝烟四起,有国军、有地方军、有共军、有日军、有汉奸、有土匪、有响马。话说国家打仗,最苦最可怜的还是老百姓。打死、病死、饿死的不计其数。在我们那个地方同样没有躲过那场战争。

村里有一个在国军部队当兵的老人,这个故事就是在我小的时候听他说的,记得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三四点钟,村里的人也没什么事,都聚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我还是小孩,看到路东土墙那个地方有几个老头在闲聊,到跟前一看,还是那几个老头。年龄都在七八十岁,有两三个对着太阳坐着草垫,其中有一个吸着烟袋,面前地上一小堆烟灰,有一位瞎子,身边放着拐杖,面朝南方坐在中间高凳上,另外有两三个蹲在墙角,倚着墙,还有一个歪着头睡着了。

他们都穿着大腰裤子,裤腿窝在一起用布条扎上,脚上是没有鞋带的青布棉鞋。穿的棉袄不是现在的样式,没有纽扣,前面有一面前襟很长,直接能拉到另一边去压在另一面前襟上,然后用一根长布带系上。头上都戴着帽子,但样式不同。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场景真的很安详,低矮的草房,敦厚的土墙,暖暖的夕阳,垂暮的老人……可在这份宁静的背后,也衬托着些许的哀伤……

我听说过这些老头的过去,那个睡着的和一个坐草垫的曾经是国军,吸烟袋的是共军,而瞎子是教书先生,还有一个是地主。这个故事就是那个不吸烟的曾经的国军老头讲的,他的语气很平静,就像是背诵《百家姓》一样,下面听他娓娓道来:那时候他在部队,由蚌埠急行军赶到台儿庄,和日本鬼子打仗,战斗打的很激烈,刚开始的时候伤亡还小一些,到后来打到白热化,进行阵地争夺战的时候,国军的伤亡就厉害了,日本鬼子本来就非常强悍,再加上国军的武器也没有人家先进,曾经一个连在晚上拉上去,到黎明下来还剩十三个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国军死的人根本就无法计算。国军的士兵上战场之前都要吃一顿好的,有肉有馒头,吃饱之后部队会发给士兵一些大洋,以鼓励他们英勇作战,刚开始临上战场的士兵还非常高兴能拿到大洋,到后来领了大洋也是顺手一丢,根本就不在乎了,因为他们看到先上战场的士兵没有几个能回来的,钱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feif.com/jzbtp/8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