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棲极西
西凤酒因为产地、出身、历史、文化等渊源,名字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可以叫“秦酒”、“雍酒”、“柳林酒”,也可以叫“凤酒”、“蝶酒”、“弄玉酒”等等,每一个名字都很美,而且都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辞。至于为什么最终而叫西凤酒,有人说因为产地在西府凤翔县,也有人说西凤酒就是西边的凤凰。前者是实写,后者是意象。
“凤”,凤凰是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因为凤凰每次的死亡,都会周身燃起大火,在烈火中获得重生,以此周而复始,永生于世,故有“不死鸟”的称谓。因为凤凰的美丽,因为“凤凰涅槃”,“凤”和龙一样而成了中国人爱情的象征,美好生活的期望和民族精神的图腾。
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产品,与一个民族的图腾文化联系在了一起,任你如何粉饰,或叫西凤、或叫东凤、或叫南凤、或叫北凤,应该都是一个美丽的名字。
然而,细细琢磨一番,还是西凤是为最美。“西”,在现代汉语中多为方位词,但是在古汉语之中,“西”的更多用法是假借。甲骨文、金文之中,“西”字完全是一个象形概念,像挂在树上的“鸟巢”,表示鸟在巢上栖息的意思。《说文解字》里说:“西,鸟在巢上也”。鸟儿回巢栖息时,正好是太阳西坠之际,因此人们就借“西”来表示“日落的西方”。鸟棲巢中,日落西方,一个多么美丽的意象!
“西”字与“凤”字加在一起,为一种白酒证名,试问:天底下还有这么美丽而富有诗意的酒名吗。
“西”字的引申还有高、极、好等等意思。之所以说高,因为中国的地里版图西高东低,长江的源头在西边,黄河的出水口在西边。之所以说极,因为西方有个极乐世界,人的最好去处在西方,佛教的指向是西天,所以玄奘只能到西天取经,而不去东天取经。之所以说好,因为在中国人心中最好的朝代是西周、西晋、西汉,而不是东周、东晋、东汉;最美的姑娘叫西施,东施效颦不但不美而且还成了笑柄;最美的景色是西边的落日,有道“夕阳无限好”,却不知东阳好不好。西凤酒以西为名,说明中国最好的白酒在西方,西方之地诞生的美酒是天地之极、中国最好。
“凤”是凤凰的简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概念之中,凤凰是一只集各种动物之优点于一身的五彩神鸟,她是鸿之头、麟之臀、蛇之颈、鱼之尾、龙之纹、龟之躯、燕之下巴、鸡之嘴,在博采众长中写实,,在爱意取舍下抽象,既是美的写真,又是善的集合。西凤酒取凤为名,说明西凤酒是中国白酒中的一只凤凰,集美于一身,融情爱于一身,同时象征和谐,标志吉祥。
“柳林藏彩凤,古道卧醉客”,“花开美酒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黄花香泛珍珠酒,华发荣分汗漫游”,“三杯能壮英雄胆,两盏便成锦绣文”。这是唐宋以来一千多年中国人对西凤酒的赞誉。年清光绪二年南洋赛酒会二等奖;年南洋劝业赛会银质奖;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年中华国货展览会银质奖,这是境外人对西凤酒的认可。年全国第一届评酒会“四大名酒”;年全国第二届评酒会“八大名酒”,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名义上对西凤酒的定位。这说明什么?说明酒以西凤为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至名归。
尽管“西”字不光只是一个方位概念,也有其不同凡响的意义,也曾经为西凤酒烙上了高、极、好等等质的印记。但是最终人们的思想倾向还是在“凤”字身上。早期西凤酒的商标很简单,鲜红底色之上一只金色凤凰,一朵白色牡丹,红色代表火热,凤凰反映吉祥,牡丹点缀富贵,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红色之上的金色凤凰就成了西凤酒永恒的形象、概念和记忆。由此也衍生出了红西凤、喜西凤、如意西凤、富贵西凤、吉祥西凤等等多种概念。以至于只要有“凤”字存在,有“凤”的形象存在,哪怕只是一个抽象的图案和标识,人们不加思索就会想到西凤酒。以至于只要有喜事、好事、吉祥的事、富贵的事发生,人们自然而然也就会想起了西凤酒。
西凤酒原本就是玉浆琼液,不以西凤为名或许也有一番天地,但是她一定会少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那份真情,那份寄托,那份期盼,那份厚待。“假如没有这只凤凰,龙的传人何等寂寞”,假如没有凤棲极西这般美丽的名字,纵似玉浆琼液,又将何等孤单。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这便是中国人的一种情感指向,千年不灭,永世不悔;龙攀凤,凤附龙,龙的传入伴西凤,这便是西凤酒的一种幸运,爱屋及乌,矢志不渝。凤舞中华是中国人的美梦和图腾,凤酒飘香是随声附唱的喝彩,中华文明五千年,西凤酒香三千载。
千年底蕴
一个产品名称的确立和社会地位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和背景,以“老字号”为例,它不仅反映的是一个产品的年份、寿命、质量和信誉,其中渗透着近乎于道的技艺和严格而有序的传承,甚至倾注着制作者、消费者自己的特殊情感以至爱意别愁。
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产品中,能够真正称得上“老字号”的不多。“老字号”产品不多,“老字号”企业更少。单以年份而论,更多的企业只是号称“百年”而已。据最近网络上的一个披露,全球超过年寿命的企业,目前日本有家,德国有家,荷兰有家,法国有家,中国有多少家这个消息中没有反映。
平心而论,在我们中国,要想真正找出“百年老字号”的企业确实比较难,但是,就产品而论,中国有上百年历史甚至上千年历史的产品却是不胜枚举的,西凤酒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现在的西凤酒厂是年建立的,距今也就60年历史,但是,就西凤酒产品本身而论,已经远远超过了百年历史。为什么会是这样,没有百年的企业,为什么会有百年以上的产品,这与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历史有关,也与酒类产品的特殊性和生存环境有关。在没有酒的名称的时候,已经有酒的实物的存在了,在没有统一的厂家的时候,已经有分散的手工作坊的存在了。
人们生活用的小麦、高粱、大麦等等粮食,由于久储而霉变,产生霉素,催化发酵,最后自然酝酿成了酒。由于这个过程比较长,费时比较多,久久始成,所以叫酒。粮食来源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创始人是炎帝,宝鸡是炎帝的故乡,是农业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酒的诞生自然而然也就在现在西凤酒厂的所在地域之上了。
甲骨文酉字很像酒坛子的形状,酒坛子作为储藏酒的器物,最早的实物例证是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陶制容器,尖底平口,醪糟酒酿成后,从酿缸之中转注入酒坛子,为了保持低温保存,尖底半埋于土中。半埋酒坛子的土堆,为半球型,古人称其为“垆”,典故“文君当垆”说的就是卓文君变卖车马,在店堂卖酒,司马相如和佣人酒保等一起洗涤酒器的故事。
西凤酒产地宝鸡,曾经是周人活动的主要区域。近几十年之内,周原地区出土的大量青铜酒器证明,早在周公和穆公时期,这里已经开始大量生产粮食酒了。酒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须饮品,而且成了国君祭祀天地的必备祭品。《冉方鼎》铭文记载,周公东征讨伐东夷凯旋,以酒庆捷。又有《史记》记载,公元前年,秦穆公统帅大军伐晋,临行前以酒壮行,获胜后投酒于河犒赏三军。
如果把新石器时代诞生在炎帝故乡的自然所成之粮食酒,作为同一地域之上西凤酒的雏形的话,西凤酒应该距今已经有年历史了。按照现在最为科学的论史概念,有出土文物,也有文献记载,西凤酒产地之上有关酒的酿造历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之上了。当然,那个时候并没有西凤酒这个美丽的名字,也不可能有现在概念上的生产形式和规模。有一些资料和诗文显示,早期西凤酒的名称并不统一,西周时期叫祭祀酒,秦朝时期叫秦酒,汉代时期叫凤酒,唐朝时期叫柳林酒,北宋时期叫橐泉酒。生产方式主要以家家户户的手工作坊为主。
必须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出土文物,详实的文献记载,不但佐证了西凤酒诞生的年代,而且说明了西凤酒在其产地不断绵延和有序传承的辉煌历史。相关历史掌故记载这个故事充分说明,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现在西凤酒厂所在地,“烧坊边地,满城飘香”,“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过境行人常常“知味停车,闻香下马”。一个产品能够穿越三千多年悠久历史而不断传承,且经久不衰,这里面首先体现的是一个有序的师徒关系和渗透在这种关系之中的工匠精神。试想,在漫长的岁月更替之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牢不可破的师徒关系发挥作用,一个产品如何能够继承和发扬,如果没有用一生精力做好一件事、用几代人努力做好一个行业的工匠精神,哪有什么百年老字号、千年老字号的存在。西凤酒不但依靠严格的师徒关系和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承,而且以此精神影响者中国白酒业的发展。有记载说,清朝初年,常驻贵州怀仁县茅台镇的陕西会馆一个姓刘的陕西商人,家是西凤酒产地关中西府柳林镇人,他见当地白酒紧缺,遂从家乡请来一位姓田的酿酒师傅,按照西凤酒的配方开始造酒,因此才有了后来的茅台酒。这个故事不正印证了西凤酒的有序传承和其师徒工匠精神吗。
年成立的西凤酒厂,一定意义上是名义的新生,作坊的归并,规模的升级,产量的扩张。新厂成立之后生产的系列产品,是三千年工艺的传承,品质的延续。所以说西凤酒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千年老字号”产品,无论德国、日本,还是荷兰、法国,都与之无法比拟。
西凤酒从三千年历史沧桑中走来,它身上不光是岁月的风雪雨霜,而且承载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礼仪道德,这便是西凤酒的千年底蕴。
美丽意象
西凤酒诞生在一个叫做柳林镇的地方。“柳林”这个地名缘何而来,起于什么时候?与西凤酒有没有某种特殊的渊源关系?我没有专门考证过。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是一个柳树成林的地方。既然这个地方宜于柳树生长,而且能够称得上一片林地,那么它的意义就不应该单单只是一个地名而已。
柳树在中国人心目中,它首先是一个美丽的图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柳树不光是春天的标志、美丽的象征,在中国人的情感深处它还是一种美丽的意象和精神的寄托。因为“柳”同音“留”,于是离别赠柳、折柳送别便成了一种习俗。所谓“年年柳色,灞桥伤别”,“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等等都是这一习俗的真实写照。在有情人的眼里,不仅如此,条条柳枝、丝丝柳絮就像心中的思思挂念,每到春柳飞扬的季节来临,自然而然就会生出理不清、剪不断的思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此等等词句之中凝结的不正是这样一种情感吗!除此而外,因为柳树随处可以生长,所以常常又被人们用作一种美好的祝福,祝福天下游子随遇而安,四处平安。
酒就其本质而言应该与柳树没有多大的必然联系,但是,由于西凤酒诞生在一个柳树成林的美丽地方,这二者之间不但有了联系,而且从意义取向上成了一种必然的依赖,甚至演变成了一种风尚——“西凤酒、东湖柳、姑娘手”,是这里道不完的美谈;折一枝柳,盛一杯西凤美酒,为远行的游子、出门的郎君、离别的友人送行,是这里最隆重的礼节;依一枝柳棍,插几条柳枝,洒数滴西凤美酒,哭送故去的亲人,是这里无一替代的祭祀仪式。这里大街小巷柳树成荫,酒香弥漫;这里家家户户酒绕前堂,柳阴后檐;这里人人“宗之潇洒美少年”,个个“皎如玉树临风前”。
在西凤酒早年的产品系列之中,有一款叫做“柳林春”的酒品,“柳林春”这三个字其字面的意思应该是柳林的春天或者春天的柳树。但是,无论到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当你第一次提起“柳林春”这个名字,人们的直接反应却与柳树毫无关联,而是一个酒的概念,这说明“柳”与酒的关系已经渗透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头了。
春天的柳树,一个美丽的意象,竟然移情别恋到了西凤酒的头上,这说明什么,说明西凤酒具有春天柳树一般的美丽,不光美丽,而且寄寓有“春柳”一般的爱恋、思念、友谊和祝福。
除了春柳之外,西凤酒还有一个极为美丽的意象,它就是自由飞翔的蝴蝶。唐仪凤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行至柳林镇亭子头村附近,时值阳春三月,忽然发现路旁蜜蜂蝴蝶坠地而卧,裴公甚感奇怪,遂命驻地郡守查明原因,方知是柳林镇上一家酒坊的陈坛老酒刚开坛,其醇厚浓郁的香气随风飘至镇东南五里外的亭子头村,使蜂蝶闻之醉倒,裴公十分惊喜,即兴吟诗一首:“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
侍郎一首小诗,无意间把西凤酒与自由飞翔的美丽蝴蝶联系在了一起。一只美丽的蝴蝶忽然陶醉在西凤酒的浓浓香气之中,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又是多么有意味的一个情景。
蝴蝶原本是一种弱小的飞翔昆虫,它的主要特征是形体美丽,个性自由,喜欢成双成对飞翔。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子。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子十分惊奇疑惑,从而产生了不知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的疑问。有了这样一个故事,蝴蝶从此便进入了中国人的思想深处,成了一种有意味的诗意存在,小小蝴蝶从此积淀承托起中国人的许多情感和愿望。
在中国人的成语故事里“庄周梦蝶”是其一,“羽化成蝶”是另其一。这个成语说的是蝴蝶幼虫由蛹经过蜕皮变化为成虫的生理过程,但它蕴含的是事物不断演变升华的哲学命题。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就是这条成语的最好诠释。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十八相送,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而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自由飞翔而去。一段唯美彻骨、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以“化蝶”而告终。由此蝴蝶也便成了中国文人永恒的话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等等以蝴蝶为题的文章诗词数不胜数,不胜枚举。
蝴蝶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美丽意象,是中国人内心深处向往自由、看重友情、追求爱情的性格本质所决定的,庄周梦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国人用来反映这一性格本质的载体和托词。蝴蝶与西凤酒发生关系,而最终成为西凤酒的一个美丽意象,也并非完全因为吏部侍郎裴行俭的那首小诗,西凤酒的本质和个性特征本来就与蝴蝶没有多大的区别,蝴蝶化蛹成虫的过程,与粮食发酵成酒的过程完完全全就是一回事!蝴蝶美丽,西凤酒更美丽。蝴蝶自由飞翔,西凤酒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自由的动力和能量。蝴蝶成双成对恋舞飞翔,体现的是一种友情和爱情,西凤酒就某种角度而言就是为友情和爱情而诞生的一种催化剂。以此,西凤酒借蝴蝶这个美丽意象而表现自己的本质和个性也就成了一种机缘的和合。
岁月之歌
九月九,出新酒。经过了立窖、破窖、顶窖、圆窖、插窖和挑窖等工序过程之后,新一轮的西凤酒开始馏酒了。
琼浆一般的新酒从酒甑之中带着酒花流出来,清亮透明,醇香芬芳。红糖一般的酒糟堆满了车间,蒸蒸日上,热气腾腾。
这一天,对于西凤人而言是庄严的,神圣的,也是热烈的,老师傅们依然坚持祭天祭地祭酒神的习惯,在他们心里,新酒的诞生是一年里最为重要的大事。年轻的酒工们,更乐意借助披红戴花、鸣锣放炮等等形式来表达他们心中的敬意和顶礼之情。厂里的头头脑脑们、评酒专家们在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就会组成一个团队,一个车间挨着一个车间道贺,一个窖池挨着一个窖池走过,仪式虽然各有不同,但是表达的愿望是一致的,因为这一天决定着西凤新一年的酒质、酒度、出酒率,也昭示着西凤新一年的未来和希望。
按照西凤酒的酿造工艺,挑窖馏酒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在此之前的高温制曲,从此之后的酒海储存,有着更为严密神圣的意义。
在西凤酿酒人的眼里,“曲乃酒之精华,曲乃酒之筋骨”,它的好坏决定着酒的发酵程度,更决定着酒的质量和味道。所以西凤酒曲的制作是一个非常严密神圣的过程。在我还是孩童的时候,就曾经观摩过传统的土法制曲仪式,场面壮观,环节繁杂,十几个男子,高举酒杯,敬天敬神,然后排成一行,从方方正正的曲模子上走过,而且还高唱着铿锵有力的歌曲。我刚到西凤酒厂不久,独自到制曲车间去视察,工人们不认识我,所以死活不让我进车间大门。据说在传统制曲环节之中,还有很多严格的禁戒和要求,女人不能介入制曲过程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的西凤,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企业,传统的手工制曲早已被一系列机械所代替,但是,大麦、小麦和豌豆等谷物的混合比例,粉碎、加水、搅拌、机械成型以及温湿度控制等等影响酶菌生长和糖化过程的因素和技术,始终都是西凤人不可外示的机密文件。
俗话说酒越存越香,西凤酒之新酒必须经过三年以上的储存才能用于勾兑。所以储存过程和其中的技术要求,在西凤人的眼里更为细致、更为严格。
西凤酒的储存选用的是特有的酒海存酒方式。西凤酒海,直径两米至两米五左右,高约三米左右,其原料选择和制作工艺异常繁复。所用的荆条均来自于秦岭深处,每年入秋时分,荆条落叶季节,西凤酿酒师就从厂里启程赶往秦岭,精选品相完美且粗细均匀的荆条,并于隆冬时节将精选的荆条运回厂里。同时还有赶在荆条水份尚未消失殆尽前将其编制成大酒篓,以此保证编制过程中荆条的柔韧性。在酒篓编制完成后,酿酒师再将鸡蛋清合成粘合剂,用上等白棉布裹糊酒篓内壁,并在白棉布干透之后,再以麻纸进行百层裱糊,每一层的麻纸裱糊均需要在上一层麻纸自然晾干之后才能进行,最后以菜油、蜂蜡等涂封。在酒海的制作过程中,所有工序必须按部就班,裱糊和涂封必须做到密实无隙,由此才能保证酒海的储酒功能。因此,每一个酒海的制作完成,都要历经繁复的精工细琢,都要耗去酿酒师很长的时间,容量稍大或者更大的酒海一般都要二年、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酒海储酒是西凤人的独特妙法,也是西凤酒醇厚绵顺的技术密码。古代的西凤酿酒师非常重视这个过程,现在的西凤酒厂依然视此环节为关键。不仅如此,他们所坚守的酒海使用方法更能体现出自然的生成规律和岁月的累加痕迹。
“立春封坛、秋分开坛、立冬缮海”,这三条规律是西凤酿酒师们在百年、千年的岁月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使用方法。在西凤酿酒师心中,西凤酒厂所在地区,立春之际,“东风解冻,蛰出始振,鱼上冰,万物复苏,春种初始,收日月光华之初始,”西凤酒海选于此时封坛,可以让所藏之酒在酒海中感受由寒至暖的万象之变;之所以“秋分开坛”,主要因为秋分时节,“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乃“酒海”开坛取酒的最佳吉时;“立冬缮海”则是由于此时“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一方面是编制新酒海的最佳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对使用中的酒海进行维护修缮的有利时机。
小麦、大麦、豌豆、高粱等等谷物,在经过高温制曲,窖池发酵,酒甑蒸馏等等酿造过程之后,而升华成了酒,再经过即漫长又繁复,即复杂又严密的存储过程,而逐步老化成熟为一种物类精华。
西凤酒是天地之造化,是智慧之结晶。
西凤酒的诞生就像一支歌,荡漾着岁月悠悠,流水年华。
西凤酒的成长就一条河,“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孤云一片舟”。
西凤酒在经历了春天的播种、夏月的孕育、秋日的成熟、冬季的储备之后,以一种近乎于道的姿态来到人们面前,承载着岁月之风霜,凝结着生活之历练,汇聚着天地之灵气,浓缩着万物之精华。
西凤酒就是一首岁月之歌。
生活味道
酒类专家对于西凤酒的评价有这样四句话,“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但是,对于常饮西凤酒的人来说,要能非常准确的喝出这样的味道来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很多人,其中也不乏一些品酒专家,结果是大部分人说不明白道不清楚。相当多的人举起酒杯,仰头而饮,随口而出,“好酒、好酒”,但是就是说不清楚到底好在哪里。
白酒与含糖饮料相比,饮料的受众面要远远胜过白酒,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饮料的味道能够说得明白,甜就是甜,酸就是酸。而白酒的味道很难用语言准确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饮料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就生命周期而言,饮料又远不及白酒。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生命周期最长的饮料可谓美国的“可口可乐”了,大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可是它要和我们的白酒论寿命,特别是在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西凤酒面前,它只能算作夜开昼榭之昙花、朝生暮死之蜉蝣而已。在我们现实的人群之中,接受饮料的人群要远远大于接受白酒的人群。但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终生依赖白酒的人群,而从未听说过有终生依赖饮料的人群。从人们对于白酒和含糖饮料的依赖程度来看,再好的饮料都有一定的时尚成分,相反中国人对于白酒的依赖却有着一种终生不悔的劲头。我的父亲活了八十四岁,每天两杯西凤酒,闲忙不误。在我们身边像父亲这样的老人大有人在,有的活到九十多岁甚至百岁以上,天天二两酒,风雨无阻。在西凤酒厂的职工之中,这样的典型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据说有一位老酒工,每天早晨的早餐是两个馒头,一洋瓷缸子烧酒,有时就着喝,有时用酒泡馍喝。在西凤酒厂还有很多诸如某某不畏各种顽症恶疾,每天以酒为乐,若干年以后反倒没有了任何疾痒等等的典型事例,有名有姓,头头是道。
刚刚接触西凤酒的人,往往都有一种感觉,就是辛辣、火爆。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味道的西凤酒,却使无数英雄豪杰难以割舍,以至于到了终生依赖的程度。这其中的个中缘由到底有哪些呢?记得小的时候,每逢过年过节,父亲都要用一个喇叭状的小铝壶烫一壶西凤酒自斟自饮,父亲小心翼翼从壶中把酒倒入盅中,仰起头、闭上眼,细细的流入口腔,慢慢的饮入喉中,深深吸一口气,轻轻咂砸嘴唇,绘声绘色的品味一番才能低下头、放下手中的杯子。每每看到父亲喝酒的神态,我就在心中叽咕,父亲是在喝酒吗!难道这西凤酒之中还一种我并不知道的更神秘的东西存在吗?
关于西凤酒的味道,官家有官家的语言、专家有专家的评价,在普通老百姓之中的喝酒行家口中,更多的说法是酸、甜、苦、辣、香五味齐全,但各不出头,如果有一味出头,就不应该是西凤酒或者质量不过关的西凤酒了。西凤酒厂有一位土生土长的品酒师傅,有人把茅台酒、泸州老窖酒、汾酒和西凤酒混倒在一起让他品尝,他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能够品出这杯酒是四种名酒的混合酒。喝酒喝到如此程度,我实在想不通这到底是人的神奇还是酒的神奇。如果说是人的神奇,他就必须精确掌握每一种酒极其典型的滋味特征,如果是酒的神奇,它就必须具备稳定而非常明显的风格特征,否则他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如此神奇的地步。
我刚刚接触西凤酒的时候,一两杯下肚就过敏反应,根本喝不出什么味道来,后来老厂长何长庚告诉我,慢慢喝、经常喝自然就能喝出西凤酒的美味了。不仅如此他还带着我经常参加长内的评酒,我什么也不懂,他闻我就闻,他喝我也喝,他说一号酒绵柔顺,二号酒香味足后味长,三号酒干净无杂味……,我就举起杯再喝,寻找他说的味道,揣摩他说的感觉。慢慢的次数多了似乎有点感觉,但是依然喝不出名堂,连基本的酒度也喝不准确。后来一位老师傅告诉我,真正的好酒不是仪器测出来的,即是色谱仪下指标完全一致的两种酒品,其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品酒的过程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和判断,一定程度上渗透着生活的阅历和人情的练达。
在西凤酒的圈子里面生活,有意无意间你会发现,西凤酒原来就是这个圈子里人们的主旋律,他们相逢相见首先敬你的不是一杯茶,而是一杯酒,早中晚都是如此。在西凤酒厂的招待所里,酒桌上放的不是酒瓶而是一个大大的铝壶,接待人员的说词是“酒通海子随你喝,只要你喜欢喝,三天三夜陪你喝”。在西凤酒厂附近的县、乡、村之中,最亮的歌喉、最美的声音不是歌曲,而是成天到晚的对酒猜拳声。在这个圈子里,人的标准是以酒论英雄,能喝酒能猜拳就吃得开行得宽,如果有人能够进入“四大名喝”、“四大名划”甚至“四大名赖”的行列,那你的牛气就会更足。站在西凤酒的故乡我们放眼大天世界、茫茫人海,酒所体现的难道不正是一种生活的味道吗!
西凤酒的味道首先来自优质粮食的发酵、酿造过程——原产地独特的水质和地温与气候环境决定了西凤酒的特殊本质。西凤酒的味道其次来自于特殊的储存过程——凝结着数千年西凤人智慧的“酒海子”决定了西凤酒独一无二的后熟老化程序。除此而外,确定西凤酒特殊味道的环节乃是神圣的、严密的、具有画龙点睛般深刻意义的勾兑过程。关于西凤酒的勾兑我是没有任何发言资格的,我只知道西凤酒的勾兑是不同年代、不同等级、不同度别酒之间的一种巧妙搭配和融合,没有其他任何成分,可以说是纯自然的酒质与经验人之间“天人合一”的一种结晶。
西凤酒的成味过程反映的是中国人道法自然、中庸和谐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命追求。中国人的生活犹如一杯西凤佳酿,酸辣苦甜样样齐全,喜怒哀乐都在其中。人的成熟过程是一个艰辛历练的过程,与西凤酒的发酵成熟没有什么两样。人群的和谐是人和人的磨合,西凤酒味的协调是酒与酒的搭配。感情需要慢慢的培养,西凤酒的味道需要浅斟慢酌、细细品尝。拿出生活的姿态才能品出西凤酒的美味,有了品味西凤美酒的心意也才能真正了解生活的真谛,深悟人生的意味。一杯西凤美酒,晶莹透亮,清澈见底,但他却蕴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种种味道,多变的生活,纷繁的人生,其形式上的表现依然是日复一日、平平淡淡的酸辣苦甜。西凤酒辛辣火爆的后边是意味悠长的甜香,生活的滋味蕴含先苦后甜的哲理。西凤酒清而不淡,浓而不艳,中国人意淡情浓,含而不露。西凤酒形尤弱水,性似烈火,中国人外柔内刚,自强不息。中国人生活的滋味犹如一杯西凤美酒,西凤酒的美味之中蕴含的是中国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