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在历史尘烟中,有很多优秀的女同志,她们顾盼生辉、文章风流、辗转挣扎。她们的心,远比男人更难琢磨。
国破家亡却勇撕渣男的李清照,出身青楼却大胆逐爱的柳如是,原本富贵却随男友私奔闹市卖酒的卓文君……
除了美丽可爱、才华过人,更可贵的是她们身上的坚韧——不管现实如何锋利,她们勇敢地与之较劲。
对中国女性而言,这是一场伟大的突围。
尽管李清照晚年凄苦,柳如是悬梁自尽,卓文君一度被弃,但谁能说她们的人生就失败了?
本文的主角,同样站在这场突围的最前沿。
她是唐代最著名的美女诗人,名叫鱼玄机。
公元年,曾经辉煌的大唐,就像一位老人病入膏肓,颤颤巍巍。
在长安之南、娼妓云集的平康里,悄悄诞生了一个女婴。
她的父亲是一个姓鱼的落魄书生,因为科考竞争过于激烈,他一生没考取功名,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到女儿身上。
他特地给她取名鱼幼薇,意即稚嫩的花——希望她像一朵美丽的花,盛开在这个诗的国度。
没多久,这个可怜的书生就因病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两人,清贫度日。帮附近的青楼女子洗衣服,是娘俩的重要收入来源,洗一件,五毛钱。
唐朝是青楼公开盛行的第一个朝代,前去体验生活的著名诗人,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久而久之,青楼也形成了尊重知识分子的传统——不管你的诗写得多么别扭,你的生活过得多么苟且,这里,都是你的避难所和加油站。
宜春院一个叫李思思的姐姐,喜欢诵读名诗金句,常给幼薇塞小费。
“妹妹一定要好好读书啊,那样才活得有尊严。”她正色道。
她叹了口气,接着说:“就算入了我们这一行,会作个诗,弹个琴,赚得也多些呀。”
幼薇从小就生得淡眉大眼、说起话来细软清脆,讨人喜欢;她比同龄人要早熟得多;更重要的是,她很早就展露出对文字的惊人敏感——5岁可背唐诗首,尤爱李白;7岁就开始文学创作;10岁已在长安小有诗名。(性聪慧,好读书,尤工韵调,情致繁缛。《唐才子传》)
须知,在大唐那片热土上,最吃香的小孩,不是花童,不是歌童,而是诗童。就像在巴西一样,你可以是文盲,可以是乞丐,但只要你踢一脚好球,粉丝们会乌泱乌泱地朝你涌来。
这就叫时髦,潮流,风口。
幼薇喜欢刷朋友圈,她的网名叫“水煮鱼”,有一个叫“社区送温暖”的人,常向她发送好友请求,且每次都要吟诗。
这个人,真怪。幼薇心里想。
后来,她才知道“社区送温暖”的真实身份——他是晚唐三大诗人之一、“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
转眼两个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