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武场镇
从绵阳出发,经过六十多公里路程来到七曲山大庙后,继续前行,很快就进入了演武镇。记者在演武境内的上亭铺(又名琅珰驿)、古柏王、酒店垭、演武古战场等处走访,听到了不同年代在古蜀道上发生的故事。“诸葛亮为战胜曹魏,兴复汉室,先后6次北伐,演武是诸葛亮北伐出川的必经之地。”梓潼县历史文化研究人员周朝海告诉记者,演武铺原名阳沔戍,建兴六年(年)春,诸葛亮首次北伐之前曾驻兵于此。后人为纪念武侯在此操兵演武,将此地更名为演武铺。不过,当年蜀军演武厅遗址在如今演武场镇往北的七星山下,距离剑阁境内拦马墙不远处。
唐明皇幸蜀闻铃上亭驿更名琅珰驿
从七曲山大庙沿着平整的道路前行数公里,路边有一块路牌,标注着“上亭铺”,距离公路不远处就是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的石碑,靠山一侧,路边还有一处年代久远的建筑,门前挂着“琅珰驿群众活动室”的牌子,不过并没有村民在此休闲。“过去,这里是非常热闹的驿站”,一位当地村民说,后来在这里歇脚的人少了,驿站也就不复存在了。上亭铺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年),唐玄宗李隆基为躲避安禄山叛军进攻京都长安,仓惶率姬妃臣僚向西蜀进发。六月十四日到达兴平县马嵬驿,随侍之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人,以为此次祸乱,全为宰相杨国忠欺上瞒下,误用奸侫酿成,即鼓动军士逼唐明皇将国舅杨国忠斩首。杨国忠是明皇爱妃杨玉环的兄长,因怕报复,又逼明皇将杨玉环赐死。
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石碑
七月十七日,玄宗一行到梓潼七曲山上亭驿,夜宿馆驿,当晚阴雨蒙蒙,淡雾袅袅,与马嵬驿当日情景相似。玄宗忆起杨玉环,长叹一声,不禁热泪盈眶,难以入眠,夜半风起,驿亭檐角铜铃“琅珰”之声让他感慨万千。此后,上亭驿更名琅珰驿。
酒店垭繁华不再流传杜康点酒传说
继续向北,在老国道与新国道交会的垭口,记者发现路边修建了一个供人休息的“杜康点酒”园子。“据说当年有一对夫妻在此酿酒,酒圣杜康经过这里,看到夫妻俩非常勤劳,便施法令二人在山下水井里打的水变成美酒”,家住附近的村民邓绍普向记者介绍起当地流传的传说,这对夫妻卖酒致富后,杜康第二次来到这里,问夫妻俩生活过得怎样?妻子回答:“好啥子好,酒糟都没得”。杜康听后,在屋外题了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井水卖成钱,还说猪没糟。”从此,夫妻二人打起的井水再也不是美酒了。“杜康点酒”园子
由于这个传说,这个垭口被称作酒店垭,虽然不是官方设立的驿站,但很多人喜欢在这里歇脚。邓绍普说,他年纪还小的时候,家里就是客栈,快过年的时候,晚上家里要住几十个旅客。古柏随处可见柏王
沿国道前行,道路两旁全是大大小小的柏树,有新种植的,更有许多树龄上千年的古柏。前行两公里一处斜坡下,就是蜀道上的树龄年的古柏王,据旁边的碑文记载,这棵古柏高24米,干粗6.7米,树冠覆盖45平方米,树龄余岁,是金牛蜀道上最古老、最大的古柏。
鲜为人知的倒马坎之战
距离古柏王两公里的演武镇地处山脊上,场镇两侧都是深谷,古代的金牛道和如今的国道都只能从山脊通过。小小的场镇上除了常住居民,没有多少外人停留。据了解,过去这里是个乡,改成镇的时间并不长,这里每逢日期尾数2、5、8赶集,冷场天街上就显得冷冷清清。古柏林与古道
这看似普通的地方,在历史上却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村民袁正育带记者穿过街背后的古道来到公路斜坡上,这里一块硕大的碑上记载着一场战役:“倒马坎之战”。由梓潼县政协、文管所撰写的碑文记载着崇祯十年(公元年)十月,张献忠与明四川总兵侯良柱、副总兵罗乾象发生的战斗。如果不是这块碑,如今的人们无法想像在这个小小的山坡上,曾经发生过如此激烈的战斗。当年倒马坎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在上千年的历史中,数百公里的金牛蜀道上发生过无数次战斗。“古代的金牛道和如今的国道都从这里通过”,周朝海说,作为交通要塞,在历史上这里就是兵家争斗之地。如今的蜀道平和宁静,人们闲暇时在这里漫步,苍翠的古柏和古老的石板无声地诉说往事,带引人们穿越千年,去感受历史的沧桑。
—END—来源:绵阳晚报年2月7日编辑:市委党研室(市方志中心)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