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祭灶习俗
ZAOSHEN
在古代人们信奉的众多神灵中,灶神的地位是最高的,在民间家庭生活中被称作“一家之主”。灶神之职原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晋以后则列为监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有了掌握一家寿夭祸福的职能。小年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灶神作为天帝派驻各家的监察大员,负责监督一家老小的善恶功过。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爷都要返回天宫,向玉皇大帝述职,报告一家人这一年的所作所为,到除夕夜返回,奉旨赏善惩恶,或赐福或降灾。所以家家户户在这天都要举行祭祀仪式,人们谨慎地将灶君图像贴在炉灶上祭拜,供奉肉食、糖饼、茶酒等,恭送灶王爷上天。《上天奏事灶》河南开封木版年画民国版国家图书馆藏供灶王爷还有一个习俗叫“二十三糖瓜粘”。糖瓜,用糯米做成,既甜又有粘性,灶王吃了嘴可变甜或被粘住,上天“只言好事”,为大家降下吉祥。有些地区祭灶时还要把糕点、糖浆、糖粉之类的甜食涂在灶君图像的嘴上,甚至还有用酒糟灌醉灶神的风俗,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记载:“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夜于床底点灯,谓之‘照虚耗’。”这样他就能迷迷糊糊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一系列祭灶的礼仪风俗寄托了劳动人民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你知道灶神的“真身”是谁吗?灶神的神秘身份
ZAOSHEN
《灶君府》纸马清代版国家图书馆藏灶神即东厨司命定福灶君,俗称灶君、灶王、灶王爷,是中国神话中主掌厨房和饮食的神,另有专司监察民众善恶与防备火灾的职能。灶神的原型从古至今纷繁复杂、说法不一,有灶神是火神祝融、炎帝演变而来的说法,还有灶神名张单、苏吉利,以及灶神是女性的说法。《三人灶》纸马清代版国家图书馆藏灶神也有女子形象。庄子《南华经》中说:“灶有髻”,晋朝司马彪解曰:“着赤衣、状如美女”。一些古籍中灶神又从美女变成了老妇。如元代著名史学家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八十六《郊社考十九》上说:“知灶神是祭老妇,报先炊之义也。”认为灶神是烹饪术的始祖“先炊”。道教中灶神叫“种火老母元君”,她主管人间饮食,掌住宅生死祸福。后世民间逐渐用灶神奶奶将其取代,并与灶王爷并肩而坐。《灶神》纸马清代版重庆三峡博物馆藏转载:文化月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