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近,年味更浓。小编为了给大家营造热烈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特将临夏非遗年俗及其承载的美好寓意送入千家万户,让大家感受家乡味、家乡年,欢欢喜喜过大年!河州雕刻葫芦临夏雕刻葫芦源于兰州刻葫芦,既继承了兰州刻葫芦的传统技法,又大胆改革创新,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以中国画线描为基础,以葫芦为纸,以针尖为笔,以奇妙的构思、美的图案、娴熟的刀法,用针尖一笔笔游走在葫芦上,将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唐诗宋词等刻入画面,供人欣赏。雕葫芦是临夏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雕葫芦的材料,来源于家种葫芦,但又不同于过去的酒葫芦—蚂蚁葫芦、舀水瓢—长颈葫芦。雕刻则专用小圆葫芦和单吊葫芦。讲究大小均匀,即所谓“小如珠,大如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临夏雕刻葫芦已成为河州特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堪称临夏一绝。年,临夏雕刻葫芦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州黄酒酿造黄酒,有“液体蛋糕”之称,被誉为“酒中之祖”,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中,黄酒被列为滋补良品。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的咏志抒怀,都在手中那一方小小杯盏中荡漾流淌。河州黄酒是临夏地区特有的佳酿,距今已有数百年的酿造历史,因其色泽金黄、香味醇厚、甜酸可口而享誉陇原,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年,河州黄酒独特的酿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进临夏市光华路东南巷,循着扑鼻的香气,来到王记黄酒坊,各类黄酒产品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作为河州黄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记黄酒坊负责人王建平酿造的黄酒醇正、香甜,吸引众多顾客上门品酒“经常饮用黄酒有舒筋活血、祛风胆寒、振脾健胃的特效。尤其到了冬天,老年人每天早晨喝上一碗黄酒开胃养胃,女性朋友喝上一碗,有排毒养颜的功效。”王建平说道。常言道,水为酒之骨血,米为酒之骨肉,酒曲则是酒的灵魂。好的黄酒离不开这三样元素的配合,于河州黄酒而言,亦是如此。在长期的酿造过程中,河州黄酒有一套独特的酿造工艺,与南方黄酒采用糯米为主要原料不同,河州黄酒在酿造过程中精选上等黄米、大米、小麦、大麦,用清水淘洗后,经蒸煮后凉米,等温度适宜时,拌优质酒曲入大瓷缸密封,经数月甚至数年,用质纯、色清的井水榨出黄酒。临夏人喝黄酒,别具一格,有款早点叫“肉酒”,风味独特。这种酒,选用新鲜羊肉仔细切为薄片,将新鲜大葱的葱白切段,再切为细丝待用;然后在小火炉上搭上铜勺,倒入黄酒;待勺内黄酒微沸,便投入羊肉片和葱白丝,等黄酒再沸时,便将酒和羊肉舀入碗内,不加任何佐料,讲究原汁原味。端起酒碗,一股醇香的酒味和羊肉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品酒尝鲜,只觉肉细嫩、酒甜洌、鲜香不腻,别有一番风味。河州黄酒的酿造工艺流程制曲:酿造黄酒之前,必须要提前做好酒曲,利用麦仁、酵子等经过装填、发酵制成传统酒曲,使用这种酒曲酿造出来的黄酒,酒香四溢,也更具传统和古朴的特点。浸米:黄米、大米、小麦、大麦在水中充分浸泡完毕之后,反复淘洗几次就可以捞起放在竹筐中沥干水分,充分浸泡是为了保证在制作黄酒过程中可以熟透,没有夹生。煮米:谷物经汽蒸法蒸煮,饭粒确保疏松不糊、透而不烂、没有团块后,再进行冷却。拌曲:把煮好的谷物摊平,利于散热,待温度合适之后就可以拌进黄酒甜曲,置在缸底部的可多拌一点甜曲,放在上面的适当少放一点甜曲,这样有利于黄酒的发酵,同时也可利用往年的老酒酒糟帮助发酵。入缸发酵:发酵是酿造黄酒的一个重要环节,手工黄酒遵循古法,发酵时间长,黄酒营养更加丰富,一般发酵室温控制在10℃左右,过高的温度容易导致黄酒快速发酵变酸。压榨:黄酒压榨采用传统的重力压榨,用石质的酒榨器械去除黄酒中的酒糟,慢慢地析出澄清的酒液。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feif.com/jzbzz/1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