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鲑鱼的生命启示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这是墨凡的第10篇原创文

我所知道的神奇动物倒也不少,但没有哪一种的生命历程,能有鲑鱼的一生这么奔波、这么曲折,也如此精彩、如此恢宏。

鲑鱼是一种生于湍流淡水,长于波涛海洋,却又在母亲河的召唤下,奋不顾身地寻根溯源、产卵护幼,直到燃尽生命最后一丝火焰的励志之鱼。

让我们从鲑鱼的四段生命旅程说起:

鲑鱼一生的奇幻之旅

幼鱼历险期

鲑鱼的故乡(出生地)分布在环太平洋的各个淡水河流域,尤其是在北美洲的西北海岸,鲑鱼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在我国的黑龙江、台湾,以及邻国日本亦有分布。

和许多动物的幼年时期一样,在淡水河故乡的小鲑鱼,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

一条雌鲑鱼一生产卵约个,其中的大量鱼卵,被海鸥等鸟类啄食,或其他鱼类吞食,仅剩下约20%的幼鱼能够成功孵化。

接着,这些幼鱼顺流而下,又经过1-3年的死亡之旅,只剩下25%的小鲑鱼能够抵达大海。

意味着,初生的枚鱼卵,仅有条幼鱼能够到达大海的边缘。

环太平洋期

在入海口,长约5厘米的小鲑鱼会逗留一段时间养精蓄锐,然后就义无反顾地游向大海深处,随洋流在太平洋闯荡。

接下来,鲑鱼们会在洋流中度过一生中最漫长的四年。

个头不大的时候,鲑鱼以浮游生物为食。渐渐地,它们开始显露凶光,大海中的小鱼小虾成为其肚中之餐。

然而,成年后的鲑鱼虽然性情凶猛,也敌不过大海中的霸主,众多鱼类的天敌——鲨鱼、虎鲸等。

海底风光绮丽,却险象环生。经过四年深海大斗场的考验,条由江河入海的鲑鱼,只剩下十条有余。

弃海溯河期

接下来,精彩好戏开始上演。

四年一轮回,鲑鱼的故乡,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召唤这个物种落叶归根。

一场比环太平洋之旅更刺激、更凶险的旅程开启了。

长达四年的能力历练与能量储备,就是为了这段逆流之旅的放手一搏。

鲑鱼在洄游“归乡”的路上,给江河流域的动物们贡献了一场饕餮盛宴。

海陆空的各路玩家都冲着鲑鱼——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底层供给者,纷繁而至。

海狮:

棕熊:

白头海雕:

在这个名单中,还有狼、秃鹰……甚至是昆虫。

从入海口回程的这一路,成群结队的鲑鱼们不吃不喝、日夜兼程,执着地逆流而上,突破道道关卡,三个月之后终于达到出生地。

然而,只有0.4%的鲑鱼能回到故乡。一条雌鲑鱼产卵,孵化,历经江河与海洋磨砺,归来之后,仅剩二三。

产卵护娃期

历尽千辛万苦,最终达到出生地(也即产卵地),鲑鱼的使命只有一个,生命的传承。

公里的长途奔袭之后,雌雄鲑鱼留下最后的能量,完成产卵和受精,并继续保护鱼卵1-2周,直至生命的尽头。

死后的鲑鱼化为腐朽,胜似新生,继续哺育着后代(供幼鱼进食),滋养着整个江河流域的生态系统。

据估计,在北美沿海的森林中,有多种生物依靠鲑鱼而活。

鲑鱼的生命循环,将大海中丰富的营养元素,如氮、磷等,带到了远离海岸线的上游森林。

研究表明,太平洋西北沿岸流域森林中,约80%的氮来自海洋。鲑鱼在这个氮元素的循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鲑鱼极具奇幻色彩的一生!

鲑鱼的生命启示

鲑鱼的一生,有人感叹生命演化之力的奇妙,有人唏嘘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残酷,有人为鲑鱼群不畏艰难的精神所折服,有人又为雌鲑鱼护幼情深的奉献所动容……

正所谓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人们对于鲑鱼生命的解读,也各有不同。

对我而言,感触最深的,有两点:

究极使命—传承

究竟是一股什么样的魔力,至始至终牵引着鲑鱼,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坚定不移地回归故乡,去完成生命传承的使命?

关于鲑鱼精准洄游到出生地(不是任意一条淡水河,而是鲑鱼出生的那条河),其影响因素和最终成因众说纷纭。

鲑鱼体内的性激素、水的温度、水流、水化学因素……

美国鱼类学家哈斯勒,在上世纪50一70年代经过长期研究,认为与水的气味迁徙有关,鲑鱼凭着灵敏的嗅觉,能分辨其出生的河道与其他河道间极细微的气味差别。

无论哪种成因解释,鲑鱼洄游都是一个难解之谜,魔力也好、魔咒也罢,那股巨大无比的召唤之力,着实令人惊叹。

任何生命的形成、生存与繁衍,都必然遵循大自然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第一性原理,即物竞天择。

而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底层结构,就是一幅一幅、多姿多彩的基因序列拼图。基因又是什么,基因就是生命体对世间规律最精妙的诠释,是密码、是信号、是数据。

鲑鱼在传承基因密码的使命召唤下,谱写出了一段令人类赞叹的华丽生命乐章。

于是,从鲑鱼身上得到的第一个生命启示就是,人类的究极使命——传承!

人类的传承,远不止生命基因密码本身,更重要的是人类亲手构筑的密码集合——文明。

传承,就必须有传,也有承。从个人的角度,传承这个词的分量太重,但另外两个词与传承息息相关。

一个是发展(承)。包括个体的发展(认知、能力、体魄),个体推动组织事件的发展(解决问题)。只有个体与组织始终处于发展状态,人类传承才有价值,世世代代才能保持对环境的洞察力并主动去适应和进步。

另一个是传播(传)。如果传承是两个世代之间的使命(所谓代代相传),那么传播则是同代人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发展促进。从个体角度出发,我们要保持对自我传播状态的审视,“我向周围人传播了怎样的影响力?”

由此,我总结了人生使命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个体发展。让自己始终处于个体成长状态,迭代认知,升级能力。个体发展,是达成更高层次人生使命的基础。

第二层:事业发展。追求崇高的事业,有价值的职业,有需求的专业,以大方向和小领域来引领个体发展。

第三层:传播影响力。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对周围人有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力。由许许多多的个人影响力所营造出的无形信息域和能量场,正是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生态位。个人影响力,大到知识原理,小到言行举止。个人应当努力释放正能量,而不是负面情绪和紊乱观点。

我国两院院士、著名学者、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先生的两大重要贡献,一是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此为事业发展的使命达成;二是作为我国系统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此为传播影响力的使命升华。

大多数个人的使命主要围绕前两个层次,即个人发展和事业发展,但对于第三层,至少应当注重对最亲密的亲朋好友的影响力。(当然,也有一些职业的第二层和第三层使命合二为一,比如教师、传媒工作者。)

高光时刻—概率

99.6%,鲑鱼的淘汰率如此之高,世间生物中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为数不多。

能够最后回到出生地,并完成产卵这个动作的那0.4%,或许就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站在鲑鱼群金字塔尖上的“鲑鱼之神”。

这就是优胜劣汰的结果。

然而,我们忽略了一些事实。在鲑鱼的四段旅程中,淘汰率最高的,不是从江河到大海(条—条,淘汰率75%),也不是从大海洄游至出生地(10条—2条,淘汰率80%),而是在太平洋环游的4年时间(条—10条,淘汰率95%)。

像极了人生的几段历程。

从孩童到学生时代,不谙世事,往往如幼鱼一般随波逐流,一批人走向高校,一批人则直接进入社会。

成年过后的大多数人,依旧是懵懵懂懂,潦过一生,在大浪淘沙中的幸存者,成为了少数精英分子。人在社会中的磨砺,就好比鲑鱼在大海中的大逃杀。这一波的淘汰率,要远高于校园时代。和社会这所大学比起来,高考真的算不上什么。

然而,精英们也并不都是最终的王者,就像到达入海口的那10条鲑鱼,大多数精英将继续前赴后继地沉没,直至留下最终发出人类生命炽热之光的那一两个精英,我们称之为某个领域的“杰出贡献者”,甚至某个时代的“伟人”。

倒下了无数的”巨人”,才最终成就了“伟人”。就像最终洄游的那部分鲑鱼精英,大部分都给棕熊们送了鱼头;决定鲑鱼精英能够达到哪个位置的,或许就只剩时运了。

人类终极使命,文明的传承,那个高光时刻注定只属于极少数人。退一步说,哪怕是人人都想追求的财富、权力与荣誉,也只会属于少数人。

有两条不变的底层逻辑在发挥作用:世间的资源是有限的,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

哪怕是能力再强之人,也只是掌握了更大的概率权。但谁又能保证抛起后的硬币,在落地时朝上的那一面,就一定如你所愿。

由此,得到关于鲑鱼生命的第二个启示就是,人类命运的本质——与认知和能力相匹配的概率权!

把上面这些内容梳理一下,我想表达的观点就是:

人生需要有使命感,那是指引我们不断探索和前进的希望之“灯”。强如鲑鱼洄游的那股无形牵引力,才能把无序的生活点滴能量串联起来,从而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在资源有限、事件随机的世界生存,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值得做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从容,并且保持觉察力,时刻准备着。

人类比鲑鱼幸运太多,人类社会的淘汰只是一种世俗意义,但不需要付出生命代价。要深刻认识到功成名就的概率特征,并坦然接受看似平凡的任意结果;然后,保持成长,再次出发。

虽然大财富、大权力、大荣誉并非人人可得,但每个人却同等拥有追求小幸福的能力。将一个又一个的小幸福片段串在一起,就能导演出幸福美满的人生电影。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人人都可以发挥属于自己的那一抹温热的光辉,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小小影响力。

以上,就是我从鲑鱼那里得到的生命启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feif.com/jzbzx/9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