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挣,这两类人真是最容易被割韭菜的。
如今在药店,我们会发现保健品不再是老人专利,各种各样的人都在被安利要服用保健品,而孩子自然更是重中之重。
老人的智商税被收割后,保健品商家又将目标转向了儿童。
1
多少孩子正被保健品掏空?如果你的孩子比同龄人长高得慢,眼前就有一种保健品,售价块左右,电视网络广告都保证能快速长高,你会用吗?我相信有不少家长答案是会。
但现实却是,迄今为止,所有鼓吹能让孩子增高的保健品要么纯粹骗你,要么就是致孩子性早熟,没有任何例外。
此外,还有不少家长把补钙等同于帮助孩子长高,他们会很早就给孩子每天都吃钙片,殊不知有时钙对身体来说是一种危害。
需要明确的是,保健品不是药,没有任何神奇的“治疗”疾病的作用,然而这一点,多数家长并不清楚,只一味相信商家们精心编织的谎言,自投罗网的背后,是无数悲剧的发生。
之前一名9岁男童肚子时常痛得死去活来,去医院检查出了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最大一颗近两厘米大。因为患有结石,他的肾出现严重积水,再晚一点治疗还可能形成尿毒症。导致他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每天都按时服用的钙片。
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很多。滥用保健品不仅“多此一举”,且有很大可能吃出不必要的伤害,比如性早熟、血钙高、肠胃病等。
这般透支孩子的身体,终究会害惨他们。一个孩子的健康与否,与其基因、饮食、作息、运动等许多方面有关。这些不是光吃保健品就能补回来的。
与其花一大笔钱买收效甚微的保健品,医院给孩子做个体检,按医生要求给孩子针对补充需要的东西。然后好好吃饭,好好锻炼,好好睡觉。
这才是让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方式。
不可否认有些保健品对于辅助治疗有一定的功效,但都不能盲目买来吃。对尚在发育中的孩子来说,有些保健品是百害而无一利。
实际上,只有极少部分生病的孩子需要保健品辅以治疗,而且都必须在专业医生的严格把控下才能服用。
然而这一点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被蒙在鼓里的家长,花一大笔钱不说,买来的也只是一个心理安慰,甚至是对孩子的伤害。
2
躺赚暴利的行业不同于对老年人保健品的怀疑态度,在谈及儿童保健品时,多数人都比较信任。所以即便出现再多的事故,还是没能阻挡儿童保健品市场快速前进的步伐。
“钱来的太容易了。”一位匿名业内人士感叹,保健品的成本不到零售价的10%,暴利中的暴利。
据了解国内行业平均毛利率达60%,即使国外成熟市场也能保持在50%左右,相比于风险系数更大的老年群体,儿童群体的黏性更高,消费力更强。
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国家也给予重拳出击。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很多经销商把生意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