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故事传说

马上就要小年了,大家知道小年都有什么习俗吗?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下关于小年的习俗。

1.祭灶吃糖瓜

“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这是一首民歌,说的正是祭灶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去,祭灶时都会给灶王爷供奉糖瓜,糖瓜是一种麦芽糖做成的糖,非常甜,也是希望给灶王爷吃了以后,让他嘴巴甜一点,上天给玉皇大帝做报告时多言好事。但是毕竟灶王爷不是人,它不会真正吃糖,糖瓜也就最后落在了小孩的嘴里。

2.贴灶神画像祭灶

其实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3.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据介绍,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4.放鞭炮

中国人过节都喜欢热热闹闹的,鞭炮的声响,可以渲染过节气氛,但是由于空气污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让小年卖鞭炮、放鞭炮啦。

5.吃饺子

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6.吃火烧

许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饭都渐渐被被饺子统领了,但还有一个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大多人家自己动手,发面、炕制火烧。在河南,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关于小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小年在北方是腊月二十三,

南方是腊月二十四。

从小年开始,

就进入了过大年的倒计时。

有民谣说:“糖瓜祭灶二十三;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炖大肉;

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宰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今天小伙伴们可是要吃糖瓜的,用糖黏住灶王爷的嘴巴,让灶王爷嘴巴变甜,上天多说好话。可是你知道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吗?

从前,有一个皇帝,嘴馋极了,

走到哪儿,吃到哪儿。

只要没吃过的都要尝尝。

这一天,他闲逛到村子里,遇见一个漂亮姑娘。

姑娘提着个篮子。

“装的什么呀?”

皇帝好奇地问。

姑娘打开篮子,哇,好大的枣糕呀!

皇帝吃过很多好东西,可就没吃过枣糕。

他对姑娘说:“给我吃点儿吧,我是皇帝!”

姑娘微微一笑,把篮子递了过去。

皇帝狼吞虎咽,三口五口就把枣糕吃光了。

吃完后打了个嗝儿:“啊呃,真好吃!”

接着,皇帝打起了坏主意:

“我要把这姑娘带回皇宫,

让她天天给我做枣糕吃!”

他对姑娘说:

“你马上再给我做七七四十九块枣糕。

做不出来,我就把你带走!”

姑娘听了,不慌不忙地说:“好!”

她拨下头上的金簪,冲着篮子一划。

咦?热气腾腾,不多不少,

正好七七四十九块枣糕。

太神奇了!

皇帝还没明白过来。

他见难不住姑娘,就耍赖让姑娘喂他吃。

姑娘转过脸去不搭理他!

皇帝生气了,非要把姑娘带走。

他伸手一抓……

姑娘伸出手,一巴掌把皇帝打上了灶台,

皇帝一下子贴到了墙头上。

这下坏了:皇帝想下来,可怎么也下不来。

这一天,刚好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

“谁让你嘴馋!这回呀,别人坐着你站着,

别人吃着你看着吧!”

说完,姑娘驾起彩云飞上天去。

贪吃的皇帝从此成了灶王爷。

从此以后,灶王爷就天天站在灶台边,

看人家吃饭。

时间长了,人们觉得灶王爷怪可怜的——

毕竟爱吃好东西也没什么错呀。

于是,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

大家就给灶王爷摆上好吃的,这叫做“祭灶”。

到了这一天,孩子们最高兴了,

他们跟灶王爷一起吃枣糕、柿饼、

核桃、糖饼,还有糖瓜。

据说,过了腊月二十三,

灶王爷就要上天去跟玉皇大帝说说

这一年来人间发生的事。

他吃了糖瓜嘴巴甜,

就会挑一些好听的说。

腊八过了就是小年,小年在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从小年开始,就进入了过大年的倒计时。河北邯郸有民谣说:“糖瓜祭灶二十三,离过年整八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赶集上店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做黄酒;三十,家家捏饺子。”

小年是要跟灶王爷套近乎的时候。宋代东京(今天的开封)在灶上贴灶马,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命”。想让灶王爷醉醺醺地上天,糊糊涂涂地交差,别打老百姓的小报告。但是,老是让灶王爷醉着也不合适,所以人们用麦芽糖祭灶。用糖黏住灶王爷的嘴巴,让灶王爷嘴巴变甜,上天多说好话。

祭灶用的糖瓜。是用麦芽糖做的。大麦发芽后,上锅熬成浆,冷却后就变成了饴糖。邓云乡老爷爷在《增补燕京乡土记》中对糖瓜加工说的很详细:“麦芽糖刚刚熬成时,是咖啡色的浓浆,从锅中盛出来,倒在撒满面粉的石板上,冷却以后变成一大块。做糖瓜时,把这一大块麦芽糖敲下一块,放在撒满了干粉的案板上加热揉搓,最后软得像嚼过的口香糖一样。随后把它弄成一个圈,套在一个抹了油的木桩上,在用一个小木棍套上来拉,拉长了在折一转,绞成麻花状再拉,反复多次,说亦奇怪,褐色就变成白色的了。拉到这种程度,就可以取下来,把粗长的糖条,用手一段段勒细,成葫芦腰状,稍冷,把细腰处快刀切断,变成偻瓜一样的糖瓜,多好玩呢?”除了糖瓜,山东人祭灶的时候,也有供水饺的,由此可见山东人对饺子的喜爱。

要是灶王爷不吃这些,老百姓也有办法让他上了天庭不说坏话。据说灶王爷平时要记人间过错,屋里的灰尘是他的笔记本,所以老百姓就在祭灶这天打扫屋子,赶灰尘,让灶王爷无话可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feif.com/jzbzx/6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