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芳名古今谈
■江良发
“华容”,一个美丽、美好的名字。
华容县为什么取名“华容”?“华容”这个名字的由来、渊源、含义是什么?湖南岳阳的“华容”与湖北鄂州的“华容”有何异同、有什么关联?《辞海》说西汉设置的古华容县在湖北潜江西南是真的吗?东汉末年,曹操败走的“华容道”是在今华容县吗?“华容”之名除了地名外,还有过哪些用途?这大概是每个华容人都想知道的事情。
“华容”名之由来
查文献记载,“华容”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宋玉的《楚辞·招魂》:
室中之观,多珍怪些。
兰膏明烛,华容备些。
二八侍宿,射递代些。
九侯淑女,多迅众些。
“兰膏明烛,华容备些”是什么意思呢?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朝梁萧统、唐朝李善的《文选注》均解释为:“容,貌也,言日暮游宴,燃香兰之膏,张施明烛,以观其镫锭,雕镂百兽,华奇好备也。”宋朝朱熹《楚辞集注》的解释是:“兰膏以兰香炼膏也,华容谓美人。”这里的“些”是句末语气助词,读suò。据此可知,《楚辞》中的“华容”,当指容貌姣美的女子。
作为华容县地名的由来,“华容”是不是与美女有关呢?回答:有关!但不是单纯地与美女有关,而是与楚国的天下美女荟萃之所章华台和容城有关。公元前年,楚灵王举全楚国之力,用了六七年时间,在春秋时云梦泽的腹地、今华容县城东北郊的清水村三组,建成了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建筑章华台。章华台建成后,楚王除了将其作为在云梦泽打猎的居住之所外,还将宓妃、湘娥、齐倡、郑女等天下美女纳入宫中,供其娱乐。由于章华台汇集了众多的美女,加之楚灵王特别喜欢细腰美女,美女们也纷纷节食束腰以争得楚王的宠爱,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形象地称之为“细腰宫”或“容城”。“容”实指美女,“容城”其实就是美女之城。“容城”作为一个借代性地域名称,不仅在民间流传和称呼,而且得到了官方认可。《左传》有“(鲁)定公四年,许迁于容城”的记载。华容建县以后,曾在唐代武则天垂拱二年()改名“容城县”,改名的原由是为了避武后讳,武则天小名“华姑”,县名中就不能有“华”字。到神龙元年()才恢复华容县名。“华容”之名,就是将“章华台”、“容城”这两个名字各取一字,合并起来而成。明郭子章《郡县释名》载,华容“县之得名,疑合章华、容城言之也”。明隆庆《岳州府志》载:“古华容意亦以章华、容城兼而名之欤”。清陈芳绩《历代地理沿革表》称:“华容,古云梦泽地,春秋楚子筑台其间,名曰章华。时置容城,许迁之。县之得名,宜合章华、容城言之也”。
“华容”之义
“华容”之义,应该有两层含义,即“华”和“容”。“华”指章华台。章华台原为楚王的礼乐之所,是楚国在云梦泽修建的离宫别馆。按照字义,“章”,字典的解释为“歌曲诗文的段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乐竟为一章,从音十,十,数之终也”(平时有人说“章”为“立早”是不妥的),清段玉裁注:“歌所止曰章”;“华”,意为华美、精致。字典的解释为“美丽而有光彩的”。“容”本指相貌、仪表,借指美女。
华容,可以理解为“豪华美丽的离宫别馆和美女荟萃的地方”。
古华容县地望成为历史谜题
今华容县本为西汉设置的古华容县,只是古华容县的地域范围比今华容县大得多。古华容县包括今湖北省石首市、监利县、公安县南部黄山头一带原属石首的部分,湖南省南县的大部、安乡县东的一部分、岳阳市君山区的西部等较为广大的区域。但是,自秦朝实行郡县制以来,地方建置在各个朝代都有省、置、并、析的情况发生。而史书和方志对地方建置的变化,虽有一些记载,但存在记载不详、记载不全甚至记载有误的问题。因此,历史学和历史地理学界经常会有地望之争。古华容的地望之争就是典型的例子。
关于古华容县地望,学术界存在以下四种不同说法,一说古华容县在监利县,主要依据是宋代大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提到的“华容即今之监利县,非岳州之华容也”;二说古华容县在湖北潜江西南,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原中科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力主此说,并在担任《辞海》历史地理条目主编时,将这一观点写进了《辞海》,而古时并无此说;三说古华容县在湖北钟祥西北境(原荆门县东北境),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原武汉大学教授石泉(-)力主此说;四说古华容县即今华容县,其中又分为今华容东北境为汉华容说,和今华容县全境皆汉华容说。可以肯定,这四种说法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究竟孰是孰非,谁对谁错?谁也无权作出裁决。唯一可以说服别人的东西,就是事实和证据。
华容人目前找到的两个重要证据,大概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一个是东汉名相胡广的家谱《南郡胡氏族谱》,另一个是位于清水村三组的楚王章华台遗址。族谱记载了胡氏家族于西汉末年从襄阳迁来,祖祖辈辈世居华容两千年的详细情况,占有了时间上延绵不断的绝对优势,无可疑义;楚王章华台遗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这个遗址在南宋乾道年间就有考古认定,近经考古试掘断代,确定为春秋晚期的建筑物遗址,与楚王章华台的建筑时间完全吻合。这个遗址的存在,占有了空间实在上的绝对优势,真实可信。当然,还有文献证据。铁的事实正在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今华容由古华容沿袭演变而来,古今华容一脉传承,同为一地。有关古华容在潜江龙湾、监利周老嘴或钟祥西北境的观点,都是缺乏史实支撑而站不住脚的。
“华容道”名传天下
建安十三年(),曹操收复荆州后,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开始顺江东进,打算剿灭刘备,攻打东吴,统一天下。但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打败,经华容道返回南郡(江陵),再北归许昌。曹操回到许昌后,重振旗鼓,东山再起,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三分天下、三足鼎立的局面。特别是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可以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华容道”亦名传天下。
关于“华容道”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裴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所注引乐资《山阳公载记》的一段话:“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文献记载,知道的人并不一定多。其故事情节经明代作家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加工渲染,才成为天下闻名的经典故事。当然,这个故事,在明朝罗贯中撰写《三国演义》之前,就有说书人进行过加工整理和口头演说。到了近代,全国各地到处上演《华容道》京剧、汉剧、川剧、豫剧、平话等各种戏剧,“华容道”更是成了人们喜闻乐见并津津乐道的文艺“美食”。“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的故事已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影响可谓大矣。
华容道到底在哪里?要弄清这个问题,先要弄清古华容在哪里,华容道必在华容县。由于古华容县地望存在多种说法,所以学术界对华容道的地望一直有不同的观点。学术界不仅对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地望有不同的观点,就连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也有至少三种不同意见,有的认为赤壁之战发生在蒲圻赤壁,有的说发生在武汉黄冈赤壁,有的说发生在汉水赤壁、不在长江沿线。华容道的地望,有人说在监利县,有人说在潜江县西南,也有人说在华容县东山镇。监利人说,华容道是从曹桥至毛家口的一条长15里的湖区小道,并说有曹操拔萝卜充饥的“救曹田”、有曹操丢马鞭的“曹鞭港”等诸多所谓证据(估计是附会之说)。年,监利县人民政府还在监利县城以北约十五公里的地方,用红砖水泥修建了一座“华容古道”碑。看来,监利人是把“监利属华容”和“监利是华容”这两个概念搞错了。说华容道在潜江西南,历史上并无此说。这是年改革开放以后,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提出的一种说法,是随同古华容地望提出来的。这种说法提出来以后,多年来多有赞同声,少有反对声,就连华容也很少有人提出异议。华容人黄光泽(-)先生曾撰《今古华容考辨》一文,提出“南今北古两华容”的观点,以附和谭其骧的古华容在潜江西南之说。所以,这一说法也就成为“定论”并写进了《辞海》。《辞海》的原文为:“华容①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潜江市西南。南朝陈废。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年)曹操在赤壁战败后北归,取道于此。②县名。……”《辞海》的解释其实是错误的。近些年来,华容人开始打破沉寂,向学术界、向上了《辞海》这个铜板册的定论,发出了强烈反对的声音——古华容就在今华容!华容道就在华容县东山镇大旺厂村路岭子口!华容东山古道,就是曹操败走的华容道!
学术争鸣没有裁判员,没有标准答案。当然,人们不会不相信事实,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华容曾为王、公、侯国
《史书》上有“华容,公相”,“华容,侯国”,“成都王颖国”等记载。这说明,华容在历史上曾经是王国和公侯国。
公元年,汉顺帝刘保即位并立录功臣,封拥戴其登上皇帝宝座的宦官王康为华容侯。公元年,汉灵帝刘宏即位,宦人朱瑀因随曹节、王甫发动政变,诛窦武、陈蕃有功,亦封华容侯。
据《晋书》记载,晋惠帝时,因蜀乱,成都王司马颖在四川成都的封地被夺,朝廷只得又割南郡之华容、州陵、监利三县,别立丰都,合四县置成都郡,为成都王颖国,居华容县。愍帝建兴中()并还南郡。实际上,这次受封者,并不是成都王司马颖,司马颖已死去多年。受封者是为司马颖所立嗣子、东莱王司马蕤之子司马遵。《晋书》成都王颖传载:“颖死后数年,永嘉中,立东莱王蕤子遵为颖嗣,封华容县王。后没于贼,国除。”其受封时间,大约在年前后,历时约五年。
东晋末年,太尉刘裕(后为宋帝)之少弟刘道规(—)为征西大将军,因平桓玄有功,封华容公。南北朝刘宋时期,有王弘先以功封华容县五等侯、后于永初元年()以左命功封华容县公,南朝梁萧欢封华容公,杜幼安受封华容县侯。
以上所谓王国、公国、侯国,实际上都是“食禄采邑”之封。
悲剧人物“华容夫人”
华容夫人是西汉时期的一个悲剧人物。史载,汉武帝第四子燕王刘旦(约公元前年—公元前80年),有一个妃子名叫华容夫人。汉武帝去世后,刘旦自认为当立为帝,可立为帝的却是其年幼的弟弟刘弗陵(昭帝),元凤元年(前80),刘旦谋废立,事觉未果而被勒令自杀。在自杀前,刘旦置酒万载宫,会宾客群臣妻妾,坐饮,刘旦自歌《归空城》:
“归空城矣,
狗不吠,鸡不鸣,
横术无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
刘旦歌罢,华容夫人亦起舞而歌:
“发纷纷兮置渠,
骨籍籍兮亡居。
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
徘徊两渠间兮,
君子独安居。”
华容夫人临死时的起舞之歌凄厉哀婉,令人扼腕伤叹。歌罢,刘旦自杀身亡,华容夫人也跟着自杀,从死者二十余人,甚是可悲。
刘旦死后谥号“刺王”,史称“燕刺王旦”。刘旦死后,昭帝降恩,将刘旦的儿子刘建免去死罪,贬为庶人。
和番使者“华容公主”
“华容公主”是隋唐时期,为处理好中原与西域少数民族国家的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女性。《隋书·炀帝纪》载:“大业八年,十一月己卯,以宗室女华容公主嫁于高昌王”。即公元年,隋炀帝杨广采取媾婚和番策略,将自己亲属宇文氏的女儿以“华容公主”的名义,嫁给西域高昌国国王麴伯雅。
也有文献认为,华容公主不是嫁给当时的国王麴伯雅,而是嫁给了麴伯雅的儿子、后来的国王麴文泰。宋朝王溥撰《唐会要·高昌》载:“贞观四年,其王文泰来朝(泰即伯雅子也),妻宇文氏,即隋炀帝所赐华容公主也。请入宗亲,诏赐姓李氏,封常乐公主。”这就是说,公元年,高昌国国王麴文泰(年嗣位)带着妻子宇文氏即华容公主来到长安朝奉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将宇文氏请入李氏宗亲,赐姓李氏,封为常乐公主。使大唐王朝同以前的隋王朝一样,与高昌国建立起了姻亲关系。
这个宇文氏是隋封华容公主,也是唐封常乐公主,是早于唐代的文成公主嫁到西域,成为和番使者的重要女性,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重要见证人。华容公主的西嫁,使隋唐与西域的关系和睦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
岳州华容县与鄂州华容镇的异同与关联
自古以来,岳州有个华容县,鄂州有个华容镇。要说这两个地方的异同,大体上是同二异三。所同者,一是名同,均名“华容”。二是所处地域环境大体相同,均在长江中游、江之南岸且靠近长江。两地相距约公里。所不同者,其一,级别不同:华容县历来为县级建置,曾为王、公、侯国;华容镇历来是镇级建置,到年设立鄂州市华容区,才升格为县级建置。其二,建置时间不同:华容县是西汉设置的古县,至少有多年历史;华容镇是宋代才设置的镇,只有年左右历史,据有关文献载,华容镇是“唐设驿、宋置镇、清为乡”。其三,历史渊源不同:华容县因春秋时有楚章华台和容城而取名华容;华容镇传说是隋末唐初,李世民南征途径鄂州,取“花容月貌”之意而将此地赐名“华容”。
华容县与华容镇到底有无关联、有何关联呢?这得从华容镇名称起源的另外一个传说说起,或许可以找到一点关联。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据文献记载,中大通三年()三月,昭明太子萧统与姬人荡舟,游后池摘芙蓉,不慎溺水,虽然得脱,却因此罹疾,病殁。梁武帝万分悲痛,命建“华容寺”以资纪念。寺庙建成后,梁武帝第八子、武陵王萧纪撰写了《华容寺碑》。萧统的大儿子萧欢,被其祖父梁武帝萧衍封为“华容公”,封地就在今华容县。梁武帝之所以命建“华容寺”,将其孙子萧欢封为“华容公”,应该与其爱“芙蓉”的儿子萧统有关。至于萧统所游后池和病殁之地,是否就在鄂州华容镇这个地方,则需考证。因为,已有学者认为,萧统所游后池、萧统的封地应在安徽的贵池县。比萧统只小18岁的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县光福人)所撰《舆地志》云:“梁昭明太子以其水鱼美,故封其水为贵池”。但是,鄂州华容镇曾建“华容寺”,则是真实的。宋代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卷三载:“梁武王华容寺碑在武昌”。萧欢封“华容公”,也是确凿无疑的。《南史》有“(中大通)三年六月癸丑,立昭明太子子华容公欢为豫章郡王”,万历《华容县志》载,“梁昭明太子长子欢,封华容公”。
游戏“华容道”
中国有四大古典游戏:七巧板、华容道、九连环、鲁班锁。
游戏“华容道”的故事来源是《三国演义》中关羽义释曹操。此游戏属于滑块类游戏。游戏中有大小不同的十个滑块,分别为十个不同的人物,即曹操、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和四名兵卒。游戏时滑动滑块,使曹操回归曹营为胜(详图)。滑块类游戏究其起源,最早的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重排九宫”,产生于出现河图洛书的时代,有数千年历史。华容道是中国人发明的游戏,最终解法是美国人利用计算机求出来的。华容道的最快走法在中国最少是步,在日本最少是82步。后来美国人利用计算机,使用穷举法找出了最终解法,最少需要81步,不可能有再快的解法了。
取名“华容”的滋补美容方剂
唐朝食疗专家孟诜(公元~),其所著《食疗本草》中,有一则美容中药方剂“华容散”,又称“华容膏”。其记载曰:“悦泽人面,药中可用之。取蒸曝干,和白蜜涂面,鲜华立见”。其组成为:鲜落葵子不拘多少。制作方法:取落葵子蒸熟,烈日下曝干,刮去皮,取仁细研,白蜜和匀,贮瓶备用。使用方法:随时涂面。功效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润肤红颜,治疗粉刺,酒糟鼻有显效。落葵子又名胭脂,为落叶科植物落葵的种子。
现代医学专家研制的一种中药方剂“华容口服液”,有很好的医疗美容作用。郭鹏举、关德生总主编的《中国非处方药完全手册》载,其处方组成为:黄芪、太子参、山药、当归、制何首乌、桑椹、墨旱莲、黑芝麻、枸杞子、杜仲、肉从蓉、丹皮等。功效主治:补益气血,滋养肝肾。主治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所致的面色无华,头晕发枯,腰膝酸软,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量少。孙晓波、徐惠波主编的《现代方剂药理与临床》一书载,“华容口服液”研制方的组成:何首乌、太子参、当归、丹参、桑葚、杜仲、枸杞子、肉苁蓉、黑芝麻、山药等。功能与主治:益气养血,补肾活血。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腰酸膝软,耳聋,耳鸣,乏力,精神不振,失眠,健忘,心悸,自汗等症。药理作用:主要有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改善微循环、抗应激等作用。
推拿保健“头面华容法”
年4月,由范立伟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推拿保健学》,介绍了一种延缓衰老的推拿保健常规模式“头面华容法”。这种方法的作用主要是“颐养容颜、柔润肌肤”,可以采用自身推拿方式作为局部和整体结合的组合方法连贯操作应用,也可酌情选节择用,主要适宜中青年用以未老防衰。其方法是,①形神三调、摩指擦掌;②推鼻抹额、摩面擦耳;③按揉眉间、推摩前额④推抹眶角、按掐四眦;⑤摩擦面颊、按抹口唇;⑥推按下颌、搓摩颈项。⑦梳头栉发、叩头拍面。
按照上述方法操作,并长期坚持,将有良好功效。
象棋残局“华容埋伏”
年12月12日,《工人日报》刊载一则象棋残局,取名“华容埋伏”(见图)。棋局是取材于《适情雅趣》中的“江心垂钓”而略加修改而成。着法为红先胜。在向对方发起进攻的时候,估计对方老将被逼退却,在它退却的要道上预先埋伏一支兵马,如同华容道上关羽拦击曹操一样,故名“华容埋伏”。具体着法如下:
炮7进4士四进五
炮7退2士五退四
马4进6将五进—
车8退1(绝杀)
武林功夫“华容求情”
由德炎、德乾编写、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年出版的《少林功夫词典》,录载了一则少林功夫招式“华容求情”:
动作要领:左弓步,双掌相会掌心相对向前推出。目视两掌。
实用范围:对方以拳来击,我用双拳向下砸开敌拳,猛力合掌击其胸部,使之重伤。
其他涉及“华容”的人文事
《鲁都赋》有“整饰华容”句
据《曲阜市志》记载,汉代刘桢《鲁都赋》,有“舞人就列,整饰华容,和颜扬眸,眄风长歌”之句。这里的“华容”,当为“漂亮美丽”之意。《洛神赋》有“华容婀娜”句汉魏曹植《洛神赋》:“转盼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琴赋》有“华容灼烁”句
晋朝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锺期听声,华容灼烁,发采扬明”。
《蜀都赋》有“却背华容”句
晋朝左思《蜀都赋》:“于后则却背华容,北指昆仑。缘以剑阁,阻以石门。流汉汤汤,惊浪雷奔。”
《玉台新咏》有“华容一何绮”句南朝陈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卷三,辑录了陆机的《拟古》七首,有一首题为《拟苕苕牵牛星》的诗:“牵牛西北回,织女东南顾。华容一何绮,挥手如振素。”唐李善《文选注》认为,“华容一何绮”当为“华容一何冶”。宋朝有“华容军”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奸臣秦桧因厌恶岳飞,看到“岳”字就不高兴,将岳州改为纯州,将岳州军改为“华容军”。三十一年复故。上海市有华容路
华容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临近龙华路和双峰路。
山东菏泽市有华容街
位于菏泽市牡丹区。
江苏有华容公司
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行文批复(苏政复[]89号)组建“华容集团有限公司”,这个公司系江苏省所属大型国有企业。其生产经营范围主要有各类机械产品、电子信息产品等。
金砂华容壶
中国当代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陈富大(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精心制作的紫砂茶壶——金砂华容壶,年被南京博物馆收藏。
电视剧有《华容道》
近年,有一部国产电视剧取名《华容道》。该剧系26期连续剧,文艺剧情为侦探悬疑、警匪反腐。该剧由西安曲江影视投资公司出品。编剧阮剑文,导演王万东、苗述,主演演员有于和伟、斌子等。
“华容”作为一个名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作为一种名称,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用途。但是,作为华容县的冠名权,这是华容人民所独有的,不可随意篡改和侵夺。华容在历史上曾经拥有过的文明与辉煌,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弄清历史,铭记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华容人应该懂得、珍视、捍卫自己已经拥有至少多年的冠名权。■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