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分化?
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假设有一个新兴行业,行业里有很多规模差不多的小企业。
A公司是这些小企业的其中一员,在行业发展初期,A公司的生产效率比竞争对手高1%,原材料的成本比其他企业低1%,管理费用控制比别的企业好1%,产品吨毛利率比行业平均值高1%。
看似微不足道的优势,最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因为成本低、费用管控好,所以可以从容面对行业在逐步成熟过程中的价格战;
因为效率高,所以可以在同样的时间生产更多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抢占市场份额;
因为吨毛利高,同样的销量,就可以回笼更多的资金、获取更多的利润;
因为以上几点,A公司可以在一个行业从幼稚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的过程中,不断扩充生产、积累资本,有了钱,就可以加大研发,在市场不断成熟过程中去扩大市场份额、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与规模优势。
随着这个行业不断发展,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各方面不具备优势的企业,市场份额逐步下降,盈利越来越难,最后被迫退出这个行业。
而A公司这样在各方面都存在优势的企业,在竞争中反而可以获取更多资源、更大市场份额,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最终成为行业的寡头。
这个故事,其实普遍发生在我们能够接触到、涉及到的所有行业当中。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而在整个行业生命周期中,会有一些企业由于在某些方面具备竞争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在行业成熟期时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甚至寡头。
那么,这些企业在股票市场上会有如何的表现呢?
以市盈率估值的话,假定这个行业的合理估值是20倍市盈率,那么,面对A公司这样可以保持高于行业平均的净利润增速、拥有极大的市场占有率与行业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市场先生”自然会给它高于行业的估值水平;而对于那些每天为生计发愁、费尽心思还无法阻挡自己市场规模萎缩的边缘公司来说,“市场先生”自然会给它低于行业的估值水平。
久而久之,同一个行业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公司,就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龙头企业的股价“跌时能扛、涨时能涨”,甚至出现“越涨越便宜”;边缘公司的股价跌多涨少、重心不断下移,甚至“越跌越贵”。
面对严重分化的市场,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
这几天,A股市场上好像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称呼:“X茅”。油、水、奶制品等行业里的龙头公司都被投资者冠上了“X茅”的称号。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行业龙头冠以“X茅”的称号,表现了投资者对于该公司在行业当中龙头地位的认可。
随着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上市公司市值占比越来越高、退市制度不断完善,市场有效性明显提升,A股市场已经由原来的“同涨同跌”逐步的向结构性行情转变,A股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明显增强。而在这个过程中,行业龙头的价值就被市场充分发掘了出来。
面对严重分化的A股市场,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
随着市场有效性的逐步提升,作为主流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的整体投资回报明显跑赢了主流指数,同时也明显跑赢了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由于在研究实力、资金实力等方面与机构投资者相比存在劣势,自主选择个股想获得超额收益是比较困难的。于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通过优选基金管理人进行投资,借助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实力来分享A股投资回报。
平安短视频
真人出镜!??热推剧目
1、种瓜得瓜,种钱得啥?
2、基金,该如何正确的买买买?
3、用这个技巧,人人都可以享受打新红利!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