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学习目标

哪里可以治好白癜风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同修:老师好。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我粗浅理解:想把佛法学好,就最好不要找对象。之前也听您在群里讲过“大苹果”的故事,所以想听您说说:作为学净土的人应该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老师:这是仓央嘉措写的,想知道其生平的可以自己搜索,不想对这诗词做评述。倒是可以说下学佛人婚恋态度的问题,可能你更需要了解这些,而非诗歌。这也是一个挺大的话题。

修持学佛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不同对应修持的细节、要求也要对应调整,也要做取舍。但就这个简单的道理,好多所谓学佛人就很难接受,佛说什么什么、经文说什么什么。搬出一大套这些内容来,诚然,这些确实如此,但最后还是要宜室宜家,还是要做自适应性的调整,你想原封不动地落实是不可能的。本身环境条件就改变了,刻舟求剑那是自取灭亡。

学习目的是什么?这就关乎到你要秉承什么样的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满足什么样的修持审视。如有的人就想通过学习获得智慧,那就得按得智慧的标准整,按别的标准整,就很扯了。

在家人学佛的基础出发点在哪里?都有什么?这就需要做一个上下的囊括。那些最基础的出发点和那些正常的、完全正常的都要囊括其间,与原先那种对治点小烦恼、忍顺点小痛苦、努力做奉献不一样了。

在家人的修持入门是求利益,各种大小利益。如过去总结:“所有利益求愿可以挂靠到三个字上:名、利、益。”这仨字囊括了各种求愿:你想求名,怎么做?想求利,怎么做?只是求自己喜欢的事,又要怎么做?

如果学习的目标仅此而已,对应的教法就不会非常高深,对应的行持要求、戒律要求也就不必多高深。根据大小乘戒律的本质差异,可以粗暴明晰:求愿小,行持要求会很严苛;而求愿越大,这个活越难,对此的包容度就越高,容错率可以更好。如果就是默默叨叨求利益、求一亩三分地的那些事,没有毛病,对应要求会严苛,但行持难度、深度不高。如果这点事都不做好,还要各种打折,那就不用求了,心不诚求不到的。

大概十多年前认识一个人,也是在群里第一例去世的年轻人,享年三十二、三岁。他家就很复杂,父亲因为鼻癌病变,鼻子变形很严重,又红、又大、又粗的酒糟鼻。当时,他母亲为了保住老头,在圣像前虔诚发愿,以自己余生茹素为代价,求哀佑眷顾自己的老伴。果然,此后老头的病没有发展,多少年了不见好、也不见坏。后来,他得了白血病,家里只是老太自己吃素,那两个为了所谓营养都不是彻底吃素的。这种求愿就很清晰、虔诚、笃定,自然获得回应就容易。但自己就要严格守约,不能放肆不查。

他处了个大连的女朋友,因为得病没有工作和收入,女朋友为照顾他也失去了经济来源,家里很拮据,他俩就玩游戏代练搬砖,靠这个勉强度日。那时候,他的病情很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feif.com/jzbzl/9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