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激素药膏(糖皮质激素)是很多家庭药箱的常见药物。人们对外用糖皮质激素常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万能药”,瘙痒、红肿擦一擦;
二是“激素恐惧”,抗拒使用。
这些都是错误的,关于外用糖皮质激素,你需要知道这些。
一、常用品种及作用强度
根据激素品种、浓度不同,可将外用糖皮质激素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类。
注意:同一种激素,浓度不同,作用强度不同。
品种(浓度)
使用注意
超强效
丙酸氯倍他索(0.02%)
戊酸倍他米松(0.1%)
卤米松(卤美他松)(0.05%)
哈西奈德(氯氟舒松)(0.1%)
氟轻松(0.2%)
1.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
2.不用于<12岁儿童
3.不用于皮肤柔嫩部位
4.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
5.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g
6.连续用药不超过2-3周
强效
丙酸倍氯米松(0.%)
丙酸氟替卡松(0.05%)
槺酸莫米松(0.1%)
氟轻松(0.%)
氯氟舒松(0.%)
戊酸倍他米松(0.05%)
中效
酸波波尼松龙(0.5%)
醋酸地塞米松(0.05%)
丁酸氯倍他松(0.05%)
曲安奈德(0.%)
丁酸氢化可的松(1%)
醋酸氟氢可的松(0.%)
氟轻松(0.01%)
1.适用于轻中度皮损
2.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
3.可连续应用4-6周
4.<12岁儿童连续使用尽量不超过2周
弱效
醋酸氢化可的松(1%)
醋酸甲波尼龙(0.%)
地奈德(0.05%)
氟轻松(0.0%)
1.适用于轻中度皮损
2.适用于皮肤柔嫩部位
3.适用于<12岁儿童
4.短时可较大面积使用
5.必要时可以长期使用
二、两个比较特殊的品种
虽然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都属于强效类激素,但局部外用时全身吸收较少,可用于儿童。
·丙酸氟替卡松(浓度0.05%)可用于≥1岁儿童,禁用于1岁以下婴儿。
·糠酸莫米松(浓度0.1%)婴幼儿、儿童谨慎使用。
三、外用糖皮质激素品种的选择
1.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宜选择弱效品种,慎用强效及超强效品种。
2.妊娠期妇女:妊娠期妇女应慎用,必须使用时可选用弱效或中效品种。妊娠早期禁用含氟品种(如氟轻松等)。
3.皮肤柔嫩部位:面部、颈部、腋窝、腹股沟、大腿内侧、会阴部等皮肤柔嫩部位,药物吸收率高,应禁用强效品种。
4.软膏:适用于角质化、肥厚及脱屑性皮肤,尤其是手掌和脚掌,不建议用于面部等柔嫩部位的非肥厚、角化的皮损。婴儿尿布区不可选用软膏剂。
5.乳膏、凝胶、溶液剂:适用于各种皮损。凝胶、洗剂及溶液剂适用于头皮毛发浓密部位。
四、选用复方制剂时需格外谨慎
1.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含有维A酸
该药用于寻常性银屑病的治疗。维A酸是一种致畸药物,女性用药期间不宜受孕。
2.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含有二甲亚砜
该药不宜大面积使用,连续使用不超过4周,面部、腋下、腹股沟及外阴等皮肤细薄处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
五、外用激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用于: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丘疹性荨麻疹、红斑鳞屑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等。
2.禁用于:脓疱疮、手足癣、带状疱疹、酒糟鼻、痤疮、皮肤溃疡等。不宜用于急性荨麻疹。
六、如何确定外用激素的用量
可采用“指尖单位”估算法。指尖单位是指从标准包装软管(口径5毫米)挤到成人一个指尖(食指指尖一个指节的长度)的药膏量。
一个指尖单位约为0.5g药膏,可以覆盖成人一只手的正反面或双侧手掌。
七、外用糖皮质激素开启后的使用期限
应在室温下密封保存(不得冷冻),同时避免阳光直射。
必须在有效期类使用。
开启后若药膏出现异味、变色、变硬、油水分离、胀气等现象时,提示药膏已失效,不宜再使用。
废弃的药膏应将其丢至有害垃圾桶中。
八、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规范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是相对安全的。
但长期或大量外用糖皮质激素,可能诱发或加重局部感染,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色素改变、激素依赖及反跳等不良反应。
外用糖皮质激素的规范使用应主动监测不良反应:强效、超强效品种2周一次,中效品种3~4周一次,弱效品种4~6周一次。
春季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哮喘和鼻炎发作的季节。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环境、气候等变化,患过敏性疾病的人多越来越多了,随之而来,市场上的抗过敏的药多了,选择的余地也大了。因此,相信很多朋友家里都会常备一盒抗过敏药预防突发过敏。今天,我们从以下三个问题来了解一下抗过敏药。
1.什么是抗过敏药?
用于防治超敏反应的药物,称超敏反应药或抗过敏药。
2.常用的抗过敏药有哪些?
(1)抗组胺H1受体药。这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对皮肤粘膜过敏反应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和水肿有良效。
①第一代有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啶,异丙嗪等。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嗜睡和乏力、头晕、口干等,因此,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从事开车、高空作业、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
②第二代常用的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等。副作用很少,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用,而且起效快、作用时间长。
③第三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副作用更少、更轻,与红霉素、酮康唑等合用也不会产生心脏毒性。
(2)变态反应介质阻释剂,也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这类药物主要有色甘酸钠等。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等。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乏力、口干等。
(3)钙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等钙制剂,通常采用静脉注射,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奏效迅速。常用于治疗寻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4)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制剂(如地塞米松、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等)、环磷酰胺、巯唑嘌呤等,一般不长期使用,主要用于严重的、急性全身性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和器官移植。
3.用了抗过敏药,还会过敏?
引起过敏反应的不仅有种类繁多的化学活性介质,而且其过程也极为复杂,而抗过敏药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只能阻止某些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止所有化学介质的释放。有时服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异丙嗪、苯海拉明等后,过敏反应仍然可以发生。所以,服药后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的变化,一旦发现药物无效,甚至症状加重,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特别
提醒
根据患者过敏症发作时间的不同,服药的时间也不相同。过敏症状出现于白天的人,于晨间服药,症状出现于晚间者,则在临睡前服用。扑尔敏容易引起嗜睡、头昏、头痛、反应迟钝等现象,因此最好在临睡前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