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下面请中医科张旸旸带我们具体了解一下中医传统的自然疗法——刮痧。
一
常用刮痧部位和功效
刮背部,解暑气
背部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为内脏气血输注之处,刺激背部脏腑俞穴,对五脏六腑的精气有直接的调节作用。根据神经分布和经络腧穴的特点,通过上下刮拭的形式,达到疏通经络、驱邪散热、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不仅可以祛风泄热,还可以调理全身整体功能。
刮头部,提神醒脑
头部是全身阳经汇聚的地方。清晨起床后,用刮痧梳刮拭头部,能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方法是以头顶的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至头皮有热感,如果有疼痛点,可在此点上反复刮拭5至10次。
刮脚底,缓解失眠
失眠症患者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刮拭脚底,有助于促进睡眠,缓解头痛。方法是先从脚掌到脚后跟方向全脚底刮拭,刮热后再用刮痧板单角刮拭脚心中央的涌泉穴。
刮腹部,能通便
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刮拭。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脏下垂,应由下向上刮拭。
刮眼周,能明目
相信大家都做过眼保健操,对其中的几个穴位也非常熟悉。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
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干涩。
二
刮痧后的痧印分析
看颜色
1:红色---代表血热、血燥,身体容易引发炎症,易发脾气;
2:紫红---有寒气进入体内,伤害内脏只在表层;
3:紫色---寒入内脏,容易出现如胃寒、宫寒等现象;
4:紫黑---寒入脾心,准备生病;
5:黑色---重度寒气渗入身体内脏,已经生病了。
观区域
1:后头颈项区
是反应头部、颈部的问题,若此区出现异型及压痛点,表示可能头痛,颈椎骨刺和增生,高血压或咽炎等疾病发生。
2:脊椎区---代表睡眠不好。
3:双侧肩背区---反应肩部问题
⑴若此区出现压点痛,如果有异状,则有可能有头痛、肩膀酸痛、落枕、手脚酸痛、易发酸涩、眼痛等诸症;
⑵如果出现紫色痧症,观察是否有风湿或已经风湿了;
4:心肺区(胸椎1—5,6节)---反应呼吸问题
⑴若此区出现压痛,僵硬和红点则有可能有感冒、胸闷、心肺功能不足等问题。
⑵心肺燥热时,晚上易口渴、易干咳;额头易长斑痘且额头皮肤偏干;人易烦躁,严重时易出鼻血;舌头较尖、舌体偏红亮、颧骨易潮红、手心潮热、唇色偏红、易自汗(即静坐时都易出汗)。
⑶心肺功能偏虚时,额头易有抬头纹、偏干、唇色偏淡、宗气不足,讲话虽然用尽了力气,仍然很小声、容易气喘、易得鼻炎、脸色苍白、易盗汗(即晚上睡觉时偷偷出汗)。
5:脾胃区(8,9—11,12节)---反应消化问题
⑴若此区出现异状,紫黑色或面压点痛和痛肿处,腰背酸痛,会因为肝功能不健全而引发的疾病。
⑵脾不好,眼圈是偏紫红色的,偏虚时,皮肤暗淡、脸色苍白、无光、易松弛、嘴唇偏干、脱皮、口味淡、无味、人消瘦、身体较弱、易头晕目眩。
⑶脾偏湿时,水湿运化不出去,瘀滞在脸上,导致脸色偏黄、易长眼袋、脸色出现暗疮、酒糟鼻、上半身虚胖、舌有齿印、舌苔偏淡。
⑷胃不好时,黑眼圈是偏黑的、不消化、偏瘦、舌偏干、偏红、易口渴。
6:肝胆区(5,6—8,9节)
若此区出现压痛点、僵硬块、痛疼、肿胀和紫黑色,则有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肠胃胀气、急慢性肠胃炎、腰痛。
7:腰肾区(12—腰5节)---反应内分泌问题
⑴若此区出现压点痛,僵硬肿胀和紫黑色,则有可能出现膀胱炎、肾虚、肾脏功能失调、糖尿病、水肿、腰痛、尿频、闪腰等疾病。
⑵雄性激素分泌过旺,嘴周易长痘、毛发较粗、皮肤分泌油脂较多、脾气较暴躁、易口渴、且五脏六腑都较热。
⑶雌性激素分泌过旺时,嘴周皮肤相对比较黄、皮肤偏干、脸色也有点偏黄、无光泽、脸上或嘴周容易长斑、人易烦躁、易得更年期综合症。
8:臀部骶椎区
若此区出现肌肤颜色变乌黑,有酸痛、肿胀处,则有可能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子宫炎等疾病。
9:肩胛手足区
若此区出现异型,压点痛,肿痛,则有可能出现手足病、膝盖酸痛、四肢胀痛、血管硬化。
看形状
1:片状—浅表,有问题只在表层;
2:小点—湿热或寒湿,代表长时间的点滴累积而形成的,如果不排除,容易引起内风湿或关节炎;
3:中点---病理前兆;
4:大点---病灶反应;
5:水泡---风湿或内风湿已经形成。
三
刮痧注意事项
实证不艾灸,虚症莫刮痧。刮出的痧,说明你邪气重正气尚不虚,正邪相争,出痧是给邪以出路。刮痧属泻法,适合身体壮实的年轻人,对体质虚、气血不足的病人来说,泻邪的同时可能耗损正气,不利于疾病康复。刮痧前要了解病情,针对不同病症确定刮拭的部位。根据病人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情况采取补泻手法。
1、下肢静脉曲张者,宜由下而上补刮或采取平补平泻手法。
2、刮拭时室内环境要温暖宁静,避免噪音和对流风。
3、尽量选用专用的刮痧油。
4、痛阈值低不容易耐受的患者刮痧前先局部热敷15分钟再进行刮拭,以减轻疼痛感。
5、刮痧后,毛孔扩张,并有出痧点,3小时后才可洗澡。
6、刮痧后喝一杯热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并可加速体内代谢物质的排泄。
7、刮痧不必强出痧。一般春夏季、热症、有淤血、较瘦的人容易出痧,秋冬季、寒症、服用激素的人、较胖的人不易出痧,所以不必强求。一般一个部位刮20下就可。尤其是保健刮痧,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来,以平补平泻法刮拭相关经脉,调节免疫机能即可。
8、一天之内刮痧不能太频繁。中午不宜刮痧,早上刮痧效果比下午好。一般刮痧的顺序是从上往下,并时时蘸水保持润滑,以免损伤皮肤。
刮痧禁忌者
1、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全身浮肿者。
2、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忌用刮痧,以免造成流产。
3、体表有破溃、疖肿、疮痛、斑疹和不明原因的包块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炎症扩散。
4、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
5、孕妇及月经来潮期间勿施行刮痧
6、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刮痧。
7、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和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引起虚脱。
8、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此类患者情绪。
9、恶性肿瘤部位禁刮,以免造成癌细胞的扩散。
张旸旸:中医妇科硕士学历,主治医师。从事中医药研究和实践10余年,擅长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经络辨证及推拿治疗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月经失调、功血、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妇科内分泌疾病,积乳、乳腺增生等乳腺良性疾病,以及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生殖系统炎症治疗效果显著。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