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的核心秘诀之治法下消法

点上面“医易同修”免费订阅...

疾病查询

健康指导

养生经典

医技知识

有病不求人

第十五章:旅行第四站之治法(下)

第三法:下法

下法,顾名思义就是攻下。提到攻下,大家立即会想到大黄!其实下法的目的是攻逐体内积滞,通泻大便,借此以逐邪外出的治疗方法,运用除了药物还有其他途径,比如推拿也可以起到攻下的作用。

下法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邪在肠胃,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寒积、水结、停痰留饮等实邪证候。由于里实证病情有寒热的不同,患者体质有虚实的差异,因此在立法上又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类型。因里实证的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又有峻下与缓下的区。

本人运用下法治疗最多疾病是小儿停食的患者,经常下午和晚上发热,患者不思饮食,大便不畅,医院运用西药,可以短时间控制体温,药力过后,体温又升高,病之根源在于胃肠道的宿食,此类患儿经常碰到,通过下法,攻下体内宿食,患儿就能很快康复。

举个例子:

患儿男3岁,午后发热伴胃胀三天。患儿三天前,端午节吃粽子后,消化不良,出现午后发热,服健胃消食片无效,第二天下午发热,医院就诊,具体治疗方案不知,患儿用药后热退,至夜半又发热,体温38度,情急中服退烧药后缓解。第三日下午前来就诊,就诊时面颊潮红,精神较差,腹胀如鼓,大便3日行,体温38.5度。诊断:小儿停食。治疗:攻下积食。处方:牵牛子粉5克伴白砂糖加少许开水调后嚼服。疗效:患儿服药后2小时,解大便一次,腹胀减轻,热退;3小时候解大便2两次,腹胀消失。当晚吃稀饭一碗。病愈。此法治疗小儿停食,真妙法也。

附:牵牛子粉用法及用量:取牵牛子1公斤,小火炒焦后,研成细粉,1公斤只取克左右初粉,剩余克尾粉不用。用法:药粉与白砂糖(红糖也可以)拌匀后加少量开水调匀后嚼服(味道不错,不苦且香甜)(体质虚弱可以分两次吃,如果吃一半1小时后就腹泻,可以不服剩下的一半,如果服药后2小时还腹泻,吃完剩下的一半)。

有人可能担心牵牛子有毒,这个大可放心,牵牛子炒后泻下作用较强,毒性较小。三岁以下每次2-3克,三岁以上及成人每次4-5克,对于停食的病人,一般一次治好了。

体质虚弱的患儿,分两次服用,两次间隔时间为4小时左右。

本人每年使用不下于人次,这几年至少也用过三五百人,见一例中毒的,使用时把握好一个原则,即“中病即止”。患者服药后出现腹泻后,即不再继续服用此药。对于下法的运用,还有很多案例。

曾治疗头晕患者,西医检查为血粘度高,中辩证为痰湿阻滞中焦,运用健脾、理气、化痰、泻下的药物,病人排除大量粘腻大便,头晕三剂而愈......

《本草正义》:牵牛,善泄湿热,通利水道,亦走大便,故《录》谓其苦寒,至李氏东垣,以其兼有辛莶气味,遂谓是辛热雄烈。按,此物甚滑,通泄是其专长,试细嚼之,惟其皮稍有辛味,古今主治,皆用之于湿热气滞,实肿胀满,二便不通,则东垣以为辛热,张石顽和之,亦谓辛温,皆属不确,当以《录》之苦寒为正。

莶气戟人喉舌,细味之亦在皮中,所谓有毒,盖即在此。古方中凡用子,均称止用头,正以其皮粘韧,不易细碎,只用头,则弃其皮,而可无辛莶之毒,颇有意味可思。(未完待续)

(本文节选自余浩《医间道》)

点击查看本文上一部分内容《中医治病的核心秘诀之---治法(中):吐法、下法》;向医易同修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feif.com/jzbzl/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