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整形术鼻尖缝合技术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

点击进入“智美圈”,专注美容整形

学习,从“智美圈”开始

准确运用和不断改良鼻尖的缝合技术,是鼻整形术后达到近期和远期效果的基本因素之一。在修复手术中最常见的情况之一是曾经实施过不恰当的鼻尖缝合术。所以,理解每种缝合技术的适应证、清楚缝合所能导致的预期和非预期效果,并完全熟练地掌握这项非常实用的技术,在鼻整形手术中是非常重要的。

基本上每一种鼻尖缝合都可以通过内入路完成,但是开放入路会使操作变得更加方便和准确。我们会介绍各种缝合所实现的预期目的和每种缝合可能会引起的动态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意识到这些缝合是不可互相替换的,因为每一种缝合都具有一个定义明确的作用,其具体目的也是有针对性的。此外,必须清楚各种缝合会带来的相互影响,包括协同作用、对抗作用或与鼻整形手术的整体审美无关的作用等。

鼻尖缝合穹隆间缝合

目的:缩窄双侧穹窿之间的距离。

适应证:适用于穹窿之间的距离相距太远。

操作方法:用5-0PDS线缝合,线结需放置到低于穹顶水平的位置。可以是单纯环形缝合或八字缝合。环行缝合可以在双侧穹窿软骨相对应的位置进针(图6.1);八字缝合时,进针位置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穹窿位置存在头尾方向上的不对称,可以将其排列对称后再进行缝合。

图6.15-0PDS线如图进行缝合,线结要低于穹顶水平

图6.1(续)

作用:虽然这种缝合术的主要目的是用来缩窄呈分离状的穹窿间距的,但是,根据缝合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变化。如果沿着头侧缘缝合,会使外侧脚轻度向头侧旋转;如果靠近尾端缝合,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使外侧脚向尾侧旋转;当在中间部位缝合时,只会缩窄穹窿间距而不会引起外侧脚的旋转;如果沿着穹窿前面更靠外的位置缝合、打结后,会从外侧脚借用来一部分软骨添加到穹窿部,会获得更多的鼻尖突出度,也会减少外侧脚的凸度。虽然穹窿间缝合会进一步缩窄鼻尖,但是只适用于盒形鼻尖或缺乏鼻尖突出度的患者。

穹窿间缝合不仅可以缩小穹窿间距,还可以加强鼻尖的支撑力,增加鼻尖下小叶的体积,缩窄鼻尖的宽度,消除穹窿间的裂隙。

贯穿穹窿缝合

目的:减少穹窿拱顶的宽度。

适应证:适用于穹隆拱顶较宽的患者。

操作方法:虽然可以选择贯穿双侧穹窿后在中间打结的方式,但是双侧的鼻翼软骨和穹窿部往往存在不同的厚度,薄的一侧比厚的一侧承受更多的缝合力,导致双侧不对称的缩窄。因此,正确的方式是进行每一个穹窿的单独缝合。在不穿透衬里的前提下,从一侧穹窿的内侧进针,穿过外侧后,再从外侧进针返回到内侧,把结打在穹窿内侧(图6.2)。

图6.2缝合从穹障的内侧开始,在不穿透衬里的情况下向外穿行,再从外侧返回到内侧,最后在弯窿内侧打结

作用:缝合的位置不同,对外侧脚的影响也不同。如果在远离中间部分的尾端缝合,会使外侧脚向尾端旋转;如果在头端缝合,会使外侧脚向头端旋转;在中间缝合,只会缩小穹窿宽度而不会引起外侧脚的旋转。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缝合会导致穹窿尾缘向头侧退缩,从而导致鼻尖下叶的退缩。贯穿穹隆缝合还会缩小穹窿之间的距离,增加穹底的突出度,使外侧脚变平或变凹。

中间脚缝合

目的:缩小中间脚之间的距离,加强鼻小柱和鼻三脚架结构尾臂的支撑力。适

应证:鼻尖支撑力较弱、鼻小柱较宽、双侧中间脚过度分离的情况下适用。

操作方法:缝合位置可以在中间脚的头侧缘、尾侧缘以及中间(图6.3)。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在中间部分进行,线结也不容易被触及。打结时可以控制中间脚和穹窿之间的理想距离。根据皮肤的厚度,缝合后应尽量使双侧穹窿外侧的宽度保持在8~10mm。

图6.3可以在内侧脚的头端、尾端或中间进行缝合,也可以在中间脚缝合

作用:缝合越靠前,结打得越紧,中间脚之间的距离就缩短得越多,鼻尖缩窄的效果就越明显。

中间脚缝合比穹窿间缝合造成穹窿缩窄的效果要差一些。缝合越靠前,它对穹窿间距离的影响就越大。中间脚缝合可以使鼻三脚架尾臂的稳定性提高,进而增加鼻尖的支撑力;同时也会将软组织向前推进,使鼻尖的突出度更加明显。由于缝合后中间脚有向内侧旋转的效果,所以可能会使鼻尖下小叶轻微地向尾端移动。中间脚缝合会使鼻孔的前部向中间移动,随着鼻小柱宽度的缩窄,鼻孔的前部也会变宽。此外,如果这种缝合被放置在中间脚的尾缘,外侧脚则会向尾端旋转;如果放置在中间脚的头侧缘,那么外侧脚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向头侧旋转。

前内侧脚-鼻中隔锚状缝合

目的:将内侧脚悬挂到鼻中隔尾端前脚,获得更多的鼻尖突出度。

适应证:因鼻小柱短小而导致的鼻尖突出度不足的情况下适用。

操作方法:通过贯穿切口最小限度地暴露内侧脚或踏板(图6.4),用5-0尼龙线,先穿过踏板或者内侧脚之后先打一个结,再穿过鼻中隔软骨尾端前脚,收紧缝线并打结时,可以发现基底部的整个单元会向前移动。为了避免踏板之间互相重叠、过度分离或过多地骑跨在鼻中隔尾端上,缝线穿过踏板后应先打结,之后再穿过鼻中隔软骨尾端前脚。如果鼻中隔软骨尾端和内侧脚头端直接缝合,会使稳定性下降。

图6.4通过贯穿切口,最小限度地暴露踏板或内侧脚。用5-0的尼龙缝合线穿过内侧脚后先打一个结,再穿过鼻中隔尾端前方,以递增的方式打结

作用:缝线被系紧后,鼻尖突出度会增加,穹窿部会略微分开,鼻尖会变宽且向头侧旋转。此外,也会拉长鼻小柱和鼻孔。

后内侧脚-鼻中隔锚状缝合

目的:通过缝合将内侧脚及踏板向后移动。

适应证:适用于因鼻小柱过长而导致的鼻尖过度突出。

操作方法:通过贯穿切口最小限度地暴露内侧脚或踏板(图6.5),用5-0尼龙线穿过内侧脚或踏板之后先打一个结,然后从鼻中隔的尾端接近鼻棘处穿过,系紧缝线后,会发现整个基底部分会向后移动。为了避免踏板之间互相重叠、过度分离或骑跨于鼻中隔尾端,缝线穿过踏板后需先打结,之后在再穿过鼻中隔软骨。

图6.5最小限度地暴露内侧脚或踏板。缝合线穿过踏板后先打一个结,再穿过鼻中隔尾端后方,以递增的方式打结

作用:当缝线被系紧后,会把鼻尖和鼻小柱拉向后下方,穹窿之间的距离会变窄,鼻尖也会向尾端旋转。此外,也会使鼻小柱及鼻孔变短。

鼻尖旋转缝合

目的:将内侧脚头端拉向鼻中隔尾端前脚,增大鼻小柱-上唇夹角。

适应证:适用于鼻部较长、鼻小柱-上唇夹角较窄的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操作方法:可以先用5-0的透明尼龙线穿过内侧脚的尾端(图6.6),沿着内侧脚尾缘打结,之后再进行鼻尖旋转缝合,仍然用5-0的透明尼龙线从一侧外侧脚内侧进针,软骨下向外潜行4mm后从软骨表面出针,横向跨过鼻背后,从对侧外侧脚的外侧软骨表面进针,同样潜行后从内侧出针,双侧平行且对称地收紧缝线并打结,打结时可以让助手用无齿镊夹住线结辅助完成。接下来,缝针横向穿过一侧内侧脚,挂住鼻中隔软骨尾端前脚,再横向穿过另一侧内侧脚,收紧缝线并打结,打结期间注意观察鼻尖向头侧移位的幅度。如果缝合时内侧脚的缝合点靠下,而鼻中隔尾端的缝合点更靠上,就会类似前内侧脚锚状缝合,增加鼻尖的突出度。当然,也可以在内侧脚的头侧缘和鼻中隔软骨尾端前脚之间直接进行缝合。

图6.6用5-0的透明尼龙线缝合内侧脚尾缘并打结。如果使用了鼻小柱支撑杆,就从内侧脚和支撑杆之间向上穿行,挂住鼻中隔尾端,穿过另一侧的内侧脚和支撑杆,然后逐渐收紧缝线,打结的同时调整鼻尖的旋转度

作用:鼻尖旋转缝合往往会导致鼻小柱轻微地退缩,这样的改变不一定适合所有患者的审美需求。如果内侧脚的缝合点不在尾端而在头端,就有可能导致内侧脚尾端的分离,使鼻小柱和鼻尖下小叶变宽。

跨外侧脚缝合

目的:减少鼻翼软骨的凸度。

适应证:鼻翼软骨明显凸出,尤其是短鼻患者适用。

操作方法:该缝合属于横向褥式缝合。缝合从一个外侧脚的内侧面进针,向外侧穿行4mm后从软骨表面出针,横向越过鼻背后,从另外一侧外侧脚的软骨表面进针,同样穿行后从内侧出针。采用递增式的方式打结,打结时为了避免太紧,可以让助手用无齿镊夹住线结,控制松紧度(图6.7)。

图6.7水平的褥式缝合从外侧脚的中间部分开始,从一侧外侧脚的内侧面进针,向外侧穿行后从软骨表面出针,横向越过鼻背,从另外一侧外侧脚的软骨表面进针,同样穿行后从内侧出针,在助手用无齿镊辅助控制下,逐渐收紧缝线并打结

作用:这种缝合方式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减少鼻翼软骨的凸度,并且还可以使穹窿间的距离变窄,使鼻翼退缩,同时延长鼻中部。缝合位置靠前或靠后会导致不同的变化,靠前会使穹窿间距缩小更多、鼻翼退缩更少、对凸度的影响更小;靠后的缝合对穹窿间距的影响会变小、使鼻翼退缩得更多,并且有可能会导致外鼻阀的功能紊乱。

图6.7(续)

外侧脚凸面缝合

目的:根据缝合位置的不同,可以起到控制外侧脚的凸度或凹度的作用圆。但是,在消除凸面的同时,外侧脚会变得更长,同时也会使鼻尖向尾端移动。这种缝合也可能使鼻翼缘轻微地向尾端移动。

适应证:鼻翼软骨外侧脚过于凹陷或过于凸出时适用。

操作方法:为了减少凸度,从外侧脚头端垂直于软骨的长轴进针,挂住至少3mm的软骨(图6.8)之后,在尾端以同样的方式挂住软骨,中间大约间隔6mm,收紧缝线并打结,直到软骨的凸面变平为止。如果软骨外观过凹,可以在软骨的内侧面行同样的褥式缝合。

图6.8为了减少外侧脚的凸度,从前端垂直于软骨的长轴进针,挂住至少3mm的软骨

作用:这种缝合也会使鼻部轻度地延长。如果操作恰当,通常会增加外侧脚的力量并且会对鼻尖提供更好的支撑力。另外,外侧脚凸面缝合也会使鼻底部向外侧移动。

图6.8(续)

拉拢踏板缝合

目的:缩窄鼻小柱基底部。

适应证:踏板呈分离状时适用。

操作方法:如果已经有一个贯通切口存在,就可以利用这个切口进行操作;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在靠近踏板处做一个5mm大小的切口(图6.9),暴露双侧踏板。如果鼻唇交界点位置正常或仅需最小幅度的缩窄,可以切除多余部分的踏板;如果鼻唇交界点需要大幅缩窄,就不需要修剪踏板。用5-0PDS线穿过右侧踏板和用虹膜剪分离出来的鼻中隔与踏板之间的隧道,穿过左侧踏板后出针,再从左侧向右侧踏板穿回去。拉拢踏板时,需要对踏板移动的位置进行仔细的观察。

作用:这种缝合会为鼻三脚架结构的尾臂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同时会使鼻唇交界点向尾端移动;另外,也会使降鼻中隔肌的张力减弱。

图6.9如果已经做了贯穿切口,就可以利用这个切口进行缝合;如果没有,就需要在靠近踏板处做一个5mm大小的切口,谨慎地暴露双侧踏板。如果鼻唇交界点位置正常或只需进行少量的缩窄时,可以切除多余部分的踏板

鼻尖缝合的并发症

虽然行之有效,但鼻尖缝合技术也会出现并发症或不理想的效果。缝合过程中为了避免产生不理想的效果,必须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缩窄穹窿间距后导致鼻尖过窄。除了穹降间缝合,其他相关的缝合也有可能导致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如贯穿穹窿缝合、跨外侧脚缝合、外侧脚凸面缝合或内侧脚缝合等。如果出现这种并发症,可以使用穹窿后移植物进行矫正"。

另外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是鼻翼退缩。通过在缝合过程中仔细地观察以及打结时控制好恰当的松紧度,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然而,即便在理想的情况下,修剪鼻翼软骨头侧后或进行一些必要的缝合后,仍然会导致鼻翼退缩的情况出现。使用鼻翼缘移植物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其他的并发症还包括感染、排异和显形等。其中感染是最不容易发生的,缝合过程中尽可能地使用可吸收线,减少不可吸收线的使用,会尽量避免感染的发生。缝线外露是因为缝线离皮肤或衬里太近而导致的,通常比较少见。

观看医美视频

长按右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feif.com/jzbtp/8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