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脉冲光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王云夏 吴淑莲 李晖等来源:《中国美容医学》年第07期
医疗美容术对皮肤各种病灶的光治疗和光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医疗美容方法有化学剥落术、拉皮法、皮肤磨削法和激光消融技术等。近30年来主要应用的是激光消融技术,如:钕:钇-铝石榴子石(Nd:YAG)激光、铒:钇-铝石榴子石(Er:YAG)激光、二氧化碳激光、染料激光、红宝石激光、点阵激光等。其优点是脉冲持续时间较短,能量高,治疗具有选择性,精确度高;其缺点是治疗需要去除表皮,比较疼痛,易造成瘢痕、色素沉着,恢复时间长,副作用大。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容貌美有了更高的追求,对皮肤老化的防治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人们期待一种无损伤、并发症少、疗程短的新治疗技术,强脉冲光嫩肤技术即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强脉冲光(intensepulselight,IPL)是由Bitter博士在年首次提出,经过几年的研究于年首次进行了皮肤光损伤及光老化治疗的临床报道[1]。IPL的波长为~nm,是一种连续、多波长的非相干性的光,可以通过滤光片选择波长。选择性光热分解作用是IPL的理论基础,最早应用于脉冲染料激光,其内容为不同组织因所含色基不同而对不同波长光的选择性吸收,而使病变组织选择性坏死。IPL的靶目标一般存在于表皮或真皮中的黑素、血管结构和胶原蛋白等,此理论是由Anderson和Parrish于年首先提出的[2]。自IPL技术问世以来,由于其具有无创性、并发症少、疗程短、术后无需特殊护理和大大方便了患者等优点,于年已被广泛运用到皮肤美容中。从大量的文献报道中可以看到,前期研究者把研究重点放在IPL的适应证方面,表明IPL的适应证非常广泛,主要分为四大类:皮肤老化与光老化、脱毛、皮肤血管疾病、皮肤色素性疾病。IPL虽然具有不损害表皮和周围组织的优点,但在很多病灶方面其治疗效果没有激光等消融性治疗技术疗效好。自年以来,研究者们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提高IPL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上。本文针对提高强脉冲光源疗效的技术改进进行较全面的论述比较,总结一系列提高IPL临床治疗效果的方法,以期为强脉冲光技术更好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2强脉冲光技术的发展
IPL技术在过去10多年里发展迅速,其各个方面的技术日臻完善。IPL技术发展前期,研究者们重点研究了IPL的适应证。在IPL以后的发展中,为了使IPL达到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各种改进方法,以期更彻底地清除皮肤的各种病灶,下面对其进行重点介绍和总结。
2.1冷却技术:冷却技术是IPL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保护表皮层和周围的正常组织不受损伤,还能减少患者疼痛以及术后水肿。年,Golchrest等[3]提出了用冷却技术保护表皮的概念并应用于激光皮肤的研究中。目前常用的冷却技术有两种:一种是仪器自身的同步冷却;另一种是制冷剂喷射冷却。年,Negishi等[4]用携带同步冷却的IPL仪器研究了73例患者,在患者脸上选取5个或5个以上的治疗区域,治疗1个月之后,在进行第3次或第5次治疗时,患者和医生主观评估这5个治疗区域,超过80%的患者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皮肤纹理等得到了改善。此外,并发症是轻微和暂时的,仅有2例患者产生了灼热感和轻微红斑。研究证明这种携带同步冷却IPL仪器不仅是有效的而且具有更少的并发症。年,Basinger研究了不同皮肤表面状况对热流量传导的影响,表明制冷剂高压喷射对表皮保护效果更佳[5]。目前研究已深入到了分子水平,研究者通过对热休克表达蛋白Hsp47和Hsp70的研究,说明表皮要得到充分的保护,其所需的冷却温度应低于5℃[6-7],这对冷却技术的改进具有重大意义。冷却技术为IPL技术在嫩肤美容领域中的推广发挥了重大作用,极大地减少了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
2.2IPL与激光光源相联合:在20世纪60年代,激光医学理论的研究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已经有几百种不同的激光,红宝石激光器首先应用于医学领域。随着IPL技术的诞生,IPL技术与激光技术成为皮肤美容领域最主要的两大技术,两者各具有优缺点,互不可替代。所以IPL技术与激光光源联合,形成混合光源,成为IPL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2.2.1IPL联合Nd:YAG激光:Nd:YAG激光器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嫩肤治疗的光源,可分为连续式和脉冲式两种。年,Goldberg等[8]将Nd:YAG激光器首次运用于祛除皱纹的研究中,表明其是有效的。年,Trelles等[9]把IPL和Nd:YAG激光联合在一起进行嫩肤治疗,表明无论在组织学分析还是患者满意度调查上,其结果都比IPL单独治疗更好。年,杨斌等[10]采用IPL联合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结果表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无明显的痛苦和并发症,临床效果优于IPL单独治疗。IPL与Nd:YAG的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且操作简便,易被患者接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此联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雀斑、酒糟鼻、褐青色痣、痤疮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2.2IPL联合蓝紫光激光:年,陈平等[11]把IPL与蓝紫光联合治疗例面部痤疮患者,用Clearlight光子痤疮治疗仪发出~nm蓝紫光,照射痤疮的炎症脓疱期,照射6次,3天1次,每次15~18min;在痤疮炎症消退后的红色色素期用~nmIPL进行照射,照射5~6次,3周1次。联合照射治疗后,痊愈例(91.7%),好转15例(8.3%),有效率%;随访2年中,痤疮无复发例(90%),好转18例(10%),说明此方法治疗面部痤疮的治愈率更高。蓝紫光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急性湿疹、急性皮炎、神经症等,但关于此种联合方法应用很少,没有看到它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2.2.3IPL联合半导体激光:年,单良等[12]将IPL与半导体激光器(CoriumHGM)发射的HGM激光联合,治疗例皮肤光老化患者,分别采用nmHGM激光和nmIPL联合治疗4次。首先使用nmIPL其能量密度30~40J/cm2进行嫩肤治疗,然后再使用nmHGM激光,能量密度为35~60J/cm2进行局部治疗,治疗间隔均为2周,治疗完成后进行随访。90%的患者毛细血管扩张、毛孔粗大、色素沉着和细小皱纹改善的程度均达到75%以上,其并发症主要为短暂红斑和水疱。此种联合方法虽然在治疗光老化上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理想的疗法,但在其他皮肤病应用中较少。
2.2.4IPL联合红宝石激光:年,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rubylaser)诞生,最早用于眼科,后来广泛应用于色素性疾病。年,Park等[13]采用IPL与Q开关的红宝石激光联合治疗25例韩国患者的色素沉着,76%的患者认为治疗效果有效或非常有效,通过两个的医生独立评估显示60%的患者其色素沉着改善程度达到了76%~%,76%的患者改善程度至少达到50%。其副作用小,3例患者有短暂的炎性色素沉着(12%),1名患者出现线性色素减退(4%),说明此方法的治疗色素沉淀安全有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2.5IPL联合二氧化碳激光:二氧化碳激光器(CO2laser)是最早应用于皮肤美容领域的激光器,广泛应用于皮肤皱纹、色素性病变、体表赘生物等病症。年,苏芳等[14]用IPL联合CO2激光治疗42例酒糟鼻患者,酒糟鼻红斑期采用IPL进行治疗,在丘疹期和鼻赘期采用联合方法治疗,治愈25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年,余静等[15]用IPL联合CO2激光治疗例面部雀斑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拍摄照片对比,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是IPL联合超脉冲CO2激光取得了更满意的效果。总之,此联合技术治疗能使雀斑和酒糟鼻的皮肤病变达到理想的外观,还能用于治疗面部瘢痕和祛除皱纹。
2.2.6IPL联合点阵激光:点阵激光(fractionalLaser)是年提出的,其技术特点能以矩阵的方式深入真皮层,能更好地刺激胶原蛋白。年,丁娜娜等[16]采用nmEr:YSGG(Er:yttriumscandiumgal1iumgarnet)点阵激光联合IPL治疗1例面颈部大面积疣状痣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此联合技术能相互发挥各自优点,作用效果更明显,还可以广泛地用于治疗痤疮及痤疮瘢痕。
2.2.7IPL联合脉冲染料激光:脉冲染料激光器(pulseddyelaser,PDL)是根据选择性光动力学原理制造的第一个激光器,被广泛地运用于血管性皮肤病和血管瘤等皮肤病灶的治疗中。单独用IPL技术治疗鲜红斑痣一直颇受争议,其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年,何春峰[17]等用IPL联合PDL治疗患有紫红型和增厚型鲜红斑痣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先用IPL治疗3次,每次间隔2~4周,再用PDL治疗5~8次,PDL治疗每次间隔2~3个月;对照组仅用PDL治疗,治疗方法及间隔时间同治疗组。治疗8次后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55.0%和16.7%;对照组分别为33.3%和10.0%。表明此联合方法疗效可靠,副反应较少,是目前临床主要治疗紫红型和增厚型鲜红斑痣的方法。
2.3IPL联合射频技术:IPL与射频(radio-frequency,RF)结合的技术(IPL-RF)是将IPL和无线电频率能源组合在同一个脉冲中,非侵入方式治疗多种皮肤问题,如:雀斑、老年斑、晒伤、红斑等,这种技术是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的,安全、有效。年,Hilton[18]对这种联合技术进行了报道,研究表明这种技术能在较低的能量条件下达到使用较高能量IPL的效果,从而减轻了患者的并发症和损伤。同年,Dina等[19]将此技术应用于87例脱毛患者的研究,治疗1次后,所有患者的毛发平均减少程度达到了46%,43%的患者减少程度达到了50%或更大。研究还将新技术与IPL技术进行对比,若两者同时达到有效脱毛效果,IPL-RF使用更少的光能量,更安全。年,Victor等[20]用IPL-RF治疗了32例患者的面部寻常痤疮并进行了组织活检,结果说明治疗8周后,平均病症降低了47%,其副作用有红斑、刺痛等,毛囊周炎的发病率从58%下降到33%,皮脂腺区域也变小了,休克蛋白70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没有发生改变。年,陈向东等[21]收集32例患者,治疗皱纹和毛孔粗大改善不明显的患者并进行自身对比研究,经过2次IPL治疗,治疗侧采用IPL联合E光(Polaris型)的方法,对照侧单用IPL。治疗3次后观察疗效,18例患者联合治疗处较对照侧皱纹和毛孔改善的程度更明显,皮肤更光亮,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副作用发生,联合E光较单用IPL能更好地改善皱纹和毛孔粗大等皮肤问题。总的来说,IPL-RF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容忍的技术。根据相关报道,此联合技术对病症的治疗相互补充,不仅能量的使用降低了,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在脂肪团和皮肤老化[22]治疗方面同样有很好疗效。
2.4IPL联合光动力疗法: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最初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疗法,目前IPL与PDT联合疗法被广泛运用于非消融光子嫩肤治疗。研究者们联合应用IPL与5-氨基酮戊酸(5-ALA-IPL)应用于PDT治疗面部光老化,认为联合治疗在光损伤、色素斑、精细面部纹理等方面治疗效果都优于单独采用IPL技术的效果[23]。年,Yeung等[24]比较了IPL与PDT联合疗法(IPL-PDT)与单独采用IPL和PDT对面部痤疮的治疗效果。共23例患者,治疗4周后,平均炎性症状在IPL组、PDT组、IPL-PDT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53%、22%、78%。治疗12周后,分别为65%、23%、88%。研究结果显示IPL-PDT联合疗法治疗效果更好。年,Shaaban等[26]采用5-ALA-IPL应用于PDT治疗寻常性痤疮,研究了3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将其发病面部和背部分为左右两侧,并将其进行对照,证明5-ALA-IPL-PDT治疗效果更优,并且有更少的副作用和复发率。IPL与PDT联合是IPL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此联合技术对寻常痤疮[25]、色素斑、毛孔粗大、光角化病、皱纹、囊肿性痤疮、尖锐湿疣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潜力。
2.5IPL联合其他试剂:IPL技术自20世纪末问世至今,在治疗皮肤各种病症方面取得了很好疗效,起初人们对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方案以药物治疗为主,研究者们为了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将药物治疗与IPL技术结合了起来。近几年,国内外出现了大量报道。年,Carruthers等[27]报道用IPL结合A型肉毒毒素联合进行面部嫩肤治疗,毛孔大小、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皮肤纹理等都得到了改善。年,李凡等[28]用IPL结合三乙醇胺乳膏治疗75例患者激素依赖性皮炎,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联合的方法;一组采用IPL单独治疗。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54.05%,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强脉冲光结合三乙醇胺乳膏治疗疗效满意,联合作用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年,Farshi等[29]采用IPL结合非那雄胺治疗77例面部多毛症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非那雄胺和IPL-RF的结合疗法;另一组采用安慰剂和IPL-RF结合的疗法,表明非那雄胺结合IPL-RF脱毛效果更好。据报道,笔者认为IPL与药物的联合,两者能够相互补充,同时又安全、有效。所以,此联合方法应用广泛,IPL还可以结合5%硫磺溶液治疗中重度痤疮,或中药痤疮膏结合治疗痤疮,疗效都非常显著。
2.6IPL仪器设备的改进:年,第一台面向市场的强脉冲光系统问世。至年,IPL光子嫩肤仪器更新到了第四代,其核心技术为完美脉冲技术,能量发射均匀稳定,使治疗效果更加安全有效。年,Kligman等[30]用双脉冲代替单脉冲,证明能更好地改善红斑、皮肤粗燥和色素沉着等皮肤问题。年,Kim等[31]报道使用最先进的IPL设备治疗70例患者的光老化皮肤,治疗间隔3~4周,共接受4~5次治疗,77.1%的患者光老化症状和74%的患者色素沉着都得到改善。通过电话回访,59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89.8%的患者认为治疗效果有效或非常有效,其治疗效果相对以前更加安全有效。
3小结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方法在治疗皮肤病灶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能使IPL技术更好地运用于临床。IPL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效果,是IPL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研究热潮。
IPL技术对血管性病变、葡萄酒色痣、雀斑、祛除面部多毛症和肥厚性手术瘢痕等的治疗效果还不及激光消融技术[32-35],其治疗效果需从根本上进一步提升。笔者认为对各种皮肤病灶的各种病理所处组织层次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如:在分子水平方面,胶原损伤修复的机制是如何的,有什么分子参与和其中关系怎样等将为IPL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通过设计合适的监控系统,选择合适的个性化光剂量[36],对各种病症设定合适的参数,如:波长、光斑尺寸和脉冲宽度等,使不同的病症与各种参数精确匹配,能使红斑、水肿、暂时色素沉着等并发症减到最小[37-38]。这些机制的深入研究,都将从根本上使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使IPL技术更彻底地清除皮肤的各种病灶。
[参考文献]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