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
我们在提到了阴阳的一对启动信号:血清素/褪黑素。这是一对同源的物质,血清素(5-HT)是褪黑素(MT)的前体物质,在松果体中,当光线变暗,由白天转入夜晚时候,血清素会慢慢被代谢转换成褪黑素而启动一系列“入阴”的信号。血清素缺乏,就会导致夜间褪黑素匮乏,从而导致入睡难,甚则“反复颠倒”-白天睡觉,晚上不寐。
血清素与情绪血清素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情志上。血清素使人平和、淡定,专注。中枢若缺乏血清素,重则易怒,烦躁,轻则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小朋友的多动症往往伴随着血清素的不足。
轻度的焦虑则表现为强迫症。比如出了门不确定门是不是锁了,煤气灶是不是关了,一定要回去确认一下才安心。
男性大脑分泌血清素的速度大约会比女性快50%,且中枢血清素的储存量是女性的两倍。所以男女晚间吵架后,男性可以很快恢复平静,呼呼大睡。而女性往往难以平复情绪,无法入睡。这也是女性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以及缺乏安全感的根本生理原因。
血清素也与自信有关。血清素较高的人,往往更自信;反之,则会缺乏自信,甚至自卑。
血清素与胃肠道血清素除了产生于中枢神经以外,实际上体内约90%的血清素产生于胃肠道的嗜铬细胞(EC细胞)。在胃肠道,血清素起到了促进胃肠道蠕动的作用。少食即饱,或餐后腹胀,或排便费时,可能就意味着胃肠道血清素不足。很多人生气以后就吃不下饭,一方面就是因为血清素不足导致胃肠蠕动无力。
吃甜食、糯米食物会促进胃肠道血清素分泌,巧克力也是。所以有些人在生气后会喜欢吃甜食。而胃部血清素增加也会促进胃酸的分泌。部分病人在摄入甜食、糯米食物、或者巧克力后会有胃部泛酸现象产生。
血清素收缩血管,血清素不足则会胃部血管舒张,导致胃黏膜充血。胃黏膜有破损的情况下,大怒甚至可以导致胃出血。我们常常说气到吐血是有医学根据的。
胃黏膜在充血后,就会变红。这同样会表现在面部和鼻子。阳明虚热的病人,如果表现在胃,往往面部色红,如醉状。鼻子容易有酒糟鼻。如果你去对应一下神农本草经中对栀子所主病症的叙述,你会不难理解,为何栀子主阳明虚热。
血清素与血小板肠道产生的血清素,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会被血小板吸收并储存。当有出血事件发生时,血小板会释放血清素出来,后者会刺激血小板的聚集来止血。血清素增加还会刺激巨核细胞的增殖,以产生更多的血小板来储存增加的血清素。反之,若血清素不足,则会造成血小板减少从而导致病人凝血机制不足。事实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可以通过促进血清素来进行治疗。
血清素以色氨酸为原料。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中枢系统和肠道的血清素是相对独立的。但事实上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肠道血清素匮乏会导致中枢系统也匮乏血清素。有研究认为这是因为代谢过程中血清素前体(5-HTP)可以穿越血脑屏障。
导致血清素低下有下面这几类原因:
1.肠道生成不足肠道EC细胞释放血清素不足,会导致肠道蠕动乏力(虚),食物在肠道中发酵产热(热),形成阳明的虚热证。食物残渣在肠道中发酵产生过多的氨,经血管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氨升高。血氨升高后就产生了烦躁,难以入睡,甚至昼夜颠倒的现象。这就是仲景所谓的“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而血清素不足导致的焦虑烦躁感,便是“心中懊憹”。栀子豉汤就是主这个阳明的虚热。
栀子可以促进EC细胞释放血清素,而香豉则提供了血清素合成的原材料:色氨酸。两者组合可以明显促进肠道血清素含量上升。因血清素不足而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栀子豉汤,血小板可以快速地上升(一两副药就可以明显升高)而改善症状。
2.血清素代谢过快血清素被单胺氧化酶(MAO)氧化分解。肝气过辛,会造成MAO表达升高,从而过多地降解了血清素,同时也会造成多巴胺的降解过多。表现为易怒,以及默默,缺乏激情。酸味可以抑制辛太过,降低单胺氧化酶含量,从而缓解血清素的过量分解。所以肝气实的病人因为辛味太过会易怒。又因为肝气过辛,会导致血管紧张素-2表达升高,内皮素表达升高,会导致血管紧缩,脉在指下的感觉如琴弦般,是为弦脉。当然决定血管舒张或紧缩的还有其它因素,只不过肝气实会更容易表现为弦脉。
3.色氨酸不足色氨酸摄入不足,会导致血清素合成缺乏原材料。有时候色氨酸摄入不足时因为过量食入某些富含亮氨酸等氨基酸的蛋白类食物,导致色氨酸的吸收和转运被其它氨基酸竞争,从而导致色氨酸摄入不足。比如说,在摄入大量蛋白粉后,相当比例的人会发现入睡困难。这就是因为色氨酸吸收和转运不足,导致中枢神经缺乏血清素,然后进一步缺乏褪黑素而导致阳气不能潜。玉米富含亮氨酸,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也容易发生色氨酸摄入不足。
4.日照不足血清素合成和分泌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日照。缺乏日照,会导致中枢神经对血清素的合成不足,而造成焦虑、易怒、入睡难。多进行户外活动会有助于血清素的合成和分泌,办公族也可以通过适当补充VD3来辅助因日照不足而导致的血清素不足。充足的户外活动有助于焦虑的缓解。
5.缺铁色氨酸在色氨酸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成5-HTP,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二价铁离子的参与。如果缺铁,这个羟化过程效率就会降低,5-HTP的合成减少,5-HT也就降低了。缺铁还会导致很多其它问题,在我们还会进一步涉及这个。
易怒和暴躁血清素充足,人类会感觉到平静、淡定、从容。血清素不足,则会焦虑不安,轻则表现为强迫症,重则烦躁易怒。事实上导致病人易怒,尤其是情绪难以克制的暴怒、狂躁,除了因为血清素过低以外,皮质醇过高是另一个原因。皮质醇在五志主恐,在我们会具体说。肝辛太过,一方面导致血清素被MAO氧化分解而导致血清素不足,另一方面促进皮质醇的合成分泌。这两者合力则造成了病人易怒,易激惹,情绪发作难以克制。皮质醇的升高加重了易怒患者的暴躁程度,容易情绪失控,而做出极端事件。所以肝气实者更易怒。
焦虑和抑郁焦虑症病人常常伴随抑郁症,这是因为血清素不足导致褪黑素不足,从而使得夜间GABA的合成和分泌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从而表现出抑郁症状。尤其是病症因为肝气旺,而导致脾虚,从而进一步抑制了GABA的合成与分泌。这使得临床上存在很多焦虑伴随抑郁的病人。很多医家分不清焦虑和抑郁,常常把焦虑作为抑郁的病征之一。即使是专业的文献,药厂的说明对此也存在混乱。甚至把两者共存的症状称之为“焦虑型抑郁”。很多所谓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实际是治疗焦虑的,通过焦虑的缓解来减轻由此产生的抑郁。而这样的药物对于独立抑郁症则效果不佳,且副作用明显。
实际上,无论在中文和英文,这都是两个词,两种病:焦虑-Anxiety,抑郁-Depression。焦虑证表现为“易怒,焦急,担心,不安”;而抑郁症则表现为“情绪低落,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甚至想要自杀”。-焦虑症极端可能会杀别人,而抑郁症极端可能会杀自己!
抑郁症和GABA能有关,在五志为“忧”。在我们会详细展开介绍。这两者虽然高度相关,但是并不是必然一起出现,临床上有单独焦虑证,也有单独的抑郁症。
比如妇女在产后,因为雌激素的迅速降低,会导致血清素能的降低,导致了产后焦虑。同时也会因为雌激素和孕激素降低,导致了大脑GAD(谷氨酸脱羧酶)表达下降,从而使得GABA迅速降低,导致了产后抑郁症。临床总结产后抑郁的时候常常把产后焦虑症状也纳入产后抑郁的表现,但这是相伴出现的两个问题。西医在临床上用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来解决焦虑问题,当然,随着血清素升高,夜间褪黑素也升高,会促进GABA的释放,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抑郁问题。但这本质上还是两个问题。西医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主要在于抑制血清素的再摄取,使得血清素被神经末梢摄取吸收被抑制,从而保持较高的血清素含量。但是这样的缺点在于,会造成短时间血清素含量过高而导致:腹泻、恶心、弥漫性凝血、肌肉震颤导致体温升高等一系列负面效应。且再摄取抑制剂无助于根治焦虑,只能起到临时缓解作用。从中医角度,我们既可以从肝,也可以从胃肠道来解决焦虑问题。这个就需要临床辨证,产生焦虑的本质是阳明的热、还是厥阴的辛?栀子豉汤,栀子厚朴汤,乌梅丸,小柴胡汤,逍遥丸,旋覆代赭汤,百合病诸方等等都可以是临床上治疗焦虑症的方子。只要厘清造成血清素不足的根本原因,焦虑易怒症状并不难解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然。
因为光照促进血清素分泌,黑暗抑制其分泌,所以焦虑症病人常常表现为夜重昼轻。又因为阳明活动的特点,午后阳明活跃,血清素肠道的分泌增加,焦虑症病人往往在午后感觉症状最轻。所以焦虑症病人需要多进行户外活动,获取足够的光照。
血清素过多说了一大堆血清素不足的缺点,反过来,倘若血清素过多会怎样?
血清素过多,本质上和抗抑郁药的副作用是一样的。临床上叫五羟色胺综合征。会造成意识混乱,弥漫性凝血,肌肉震颤,出汗。在胃肠道血清素过多会导致胃肠道蠕动亢奋。在胃,会致呕。在肠道会致泻。用生姜、半夏、吴茱萸等这些辛味药就可以促进血清素的分解,从而减轻症状,而酸味药则会加重症状。胃肠道的寒症也会导致血清素的分泌过多。
呕和吐密切相关,但却存在不同的病机,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单独聊聊呕和吐的区别以及治疗的不同。
敬请期待下期欢迎爱好中医的你一道遵内经,重伤寒
求医理,解方义
青湖居士感谢您喜欢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