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话年俗南方今天小年啦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最具南昌味道民俗公号带您走进民俗大街小巷

民俗民风丨民俗保护丨民俗传承

今天是阳历2月5日(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是南方的小年,小年一过,就是真的要过年了!关于小年的习俗你知道多少?今天大梅来给大家介绍。

南北小年各不同

1小年夜

小年夜,中国传统节日,即传统的祀灶日。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我国大体以腊月二十三开始为小年,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一些沿湖的居民,如鄱阳湖则保留船家传统,小年夜是腊月二十五。

江浙沪与赣东北地区与台湾地区则是把“腊月廿四”祭祀灶神的那天称为“祭灶”,而把“除夕前一”称为小年夜,与除夕当天“大年夜”相对,这里的“大年夜”和“小年夜”都是指一整天,并不一定是夜晚,也没有“小年”这种说法。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南京地区是正月十五,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中国各地小年夜日期是不一样的。在历史上,年前有四个比较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冬至、拜灶神(十二月廿四日)、小年夜(除夕前一天)、大年夜(除夕)。在宋代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小年夜和拜灶神合并成小年夜,放在十二月廿四。祭灶之说,先秦有之。

《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后,暴至巨富。“从此,祭灶风俗就流传下来。唐宋时改为腊月二十四祭灶,元明沿袭旧俗,清朝改为”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来北方民间逐渐演变为二十三祭灶,南方仍沿旧习。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

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2南方小年习俗在中国,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的传统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南方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祭灶: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是先民对火灶感激、崇敬之情的表达。“据汉族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

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南方每年腊月二十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在南方小年这天,人们用酒糟、年糕等“贿赂”灶神,喃喃祷祝求他上天讲好话。现在城里难觅火灶,已经没有祭灶这个习俗了,在江西省的一些农村,火灶上还贴有灶神像,还会在小年遮天祭灶,不过祭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

旧时,江西人过小年的也例外,凡是家有秀才以上功名的,都在腊月廿三过,普通百姓家是腊月廿四。”

随着时代变迁,我省不再有“官三民四”的说法,现在包括南昌在内,大多数地方都是腊月廿四过小年,少数地方特别是鄱阳湖的沿湖居民,至今还有人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廿五。

总之,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

南昌地区过小年也很特别,一般是腊月廿四过小年,从这天起,南昌过年的气氛会越来越浓,因为南昌人讲究“过了廿四,天天是过年”。

相传秦始皇征集民夫修万里长城,南昌籍民夫在腊月廿四后才陆续回家,家人均以亲人抵家团圆的时间为“过年”。他们认为,当年祖先抵家过年时间不同,导致现今南昌人“过年”的日子也不同、时辰不一,腊月廿五、廿六、廿七、廿八都有“过年”的人家,有的是早上“过年”,有的中午“过年”,有的晚上“过年”。

而在南昌新建县的一些乡镇,小年后的“过年”被称为“还年”,这个当年祖先归家的日子里,一家人要吃顿“年饭”,丰盛程度仅次于除夕夜。

过小年除祭灶习俗外,还有扫尘、吃灶糖的习俗,在江西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办年货

江西人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大年三十,这期间家家户户都忙于采购物品,称“办年货”,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安福:迎春接福,春到太平

鹰潭:元旦发动龙虎笔,万事如意皆大吉

江西通联:新建石城万年万载,永修铜鼓乐平乐安

瓷都景德镇春联:三阳开泰光照日月,青花梧桐香飘春秋

在江西乐安县农家一副副别致新颖的春联,真实反映了农村公路给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的新变化:

乘"奥迪"饱览古宅门名胜,拥""奔驰"尝尽古流坑美食。

横批“旅游致富”

桥似彩虹展示创新丰硕成果,路如琴弦弹奏发展激昂乐章

横批“日乐小康”

昔日无路孔雀东南飞,今日路通凤凰又还巢

横批“我爱我家”

3南方小年饮食习俗

1、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2、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3、灶糖

灶王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售期最短,只有过小年前后才上市的糖果。用这种糖祭灶,意在用灶糖粘性,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4、甘蔗

小年这天的甘蔗特别好卖。甘蔗因为“节节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灶的必备。甘蔗是灶王爷登天的梯子,一节一节向上攀登,而甘蔗带尾梢有一种无止境的意思。

相传宋朝福州有个穷书生,祭灶日买不起供品,只好捡别人丢掉的甘蔗头供奉灶公灶婆,还剪了个纸马,写道:“一匹乌骓一条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谓道文章不值钱!”

那日,灶公上天把此事告诉玉帝,玉帝十分同情,让书生中了状元。所以,在福州传统的祭灶日里,至今还有吃甘蔗一定要完整保留甘蔗头的讲究,这样才有“节节高”和“金榜题名”之意。

5、元宵

惠州民间称“送灶君”,也称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这一天,大家都要烧香烛、备元宵、柑桔、红萝卜、茶水,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备品,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6、荸荠

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义。荸荠,则是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7、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

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8、年糕

年糕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农历小年又叫辞灶,就是吃了糕送灶王爷上天上去汇报工作。蒸了糕,放上枣,蘸上糖给他甜住嘴,叫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说说民间的好事。

相传伍子胥在建姑苏城时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后做成的“砖”,百姓曾用“糯米城砖”解决了一时的危机。

苏州人为纪念伍子胥,此后每到寒冬腊月,就准备年糕。苏州年糕的造型与城砖相似,而且煮后不腻,干后不裂,久藏不坏。

清朝建立之后,皇家通常选择在腊月二十三祭灶,《清史稿》有“惟十二月二十三日,宫中祀灶以为常”的记载。到了清朝中期嘉庆、道光年间,由于距离政治中心较近,北方民间小年祀灶时间受官方影响逐渐变为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则沿用旧历。

不管在南方还是北方,现在小年祀灶仪式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开始大扫除、买年货,为年夜饭做准备,从精神上到物质上开始进入‘春节节奏’。

回味文化、品鉴价值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宣传片

招商垂询、一手动态

万寿宫招商中心现已全面开放

诚迎品牌进驻,共鉴繁华版图

南昌城市会客厅·赣鄱文化第一街

Tel:-

ADD:西湖区广润门街道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招商中心

投稿及合作: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feif.com/jzbtp/67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