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灶
神
腊月二十三
小年是春节的序曲。如果说春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小年则是狂欢前夜的兴奋与忙碌:「祭灶」回顾过去一年的得失,「洒扫」清理家院的积尘,「忙年」期待新春的来临……
众多习俗,在小年这一重要的日子里传承,将本就弥漫着的年味,变得更浓。而在这一片繁忙的景象中,其实人们对于新年到来的那份憧憬,才是年味中最浓的一层。
早
起
敬
灶
王
上
天
尽
美
言
节日习俗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时间差别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南北小年大混战
吃麻糖VS年糕
吃麻糖的寓意就是给灶王爷的嘴巴抹糖,把他的嘴巴黏住,免得上天说坏话。有些地方也吃“糖瓜”,“二十三,糖瓜粘”。在南方,人们用酒糟、年糕等“贿赂”灶神。在苏州,小年最重要的活动是吃“廿四团”。
吃饺子VS年粽
北方人大爱的饺子小年当然也不能缺席。南方有些地方有吃“年粽”习俗,“年粽年粽,年年高中”。
花馍VS米饼
北方会制作大枣饽饽、团圆饼、寿桃等面花,寓意着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在河南,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吃火烧,用面粉加红糖烙烤而成,预示来年日子红红火火。南方过小年,糯米很重要。广西武宣、桂平等地的民众喜欢在小年夜做米饼,米饼也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烤玉米VS糍粑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而在南方,打糍粑是一种传统的节日风俗,多为庆祝新年等节日,每个地区因民族及习俗不同而各有差异。作为贺年食品的糍粑一般会在腊月制作,在农村,一般整个家族都会在一起打糍粑,以庆祝即将到来的新年。
其实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
美味是无处不在的
但和家人在一起
不管身处何方身着何衣
都有年的味道
最好的美食就是与他们一起吃的饭菜
中大门国际购物公园三号馆二楼
鲜品味海鲜加工厂中大门国际美食汇
汇集南北方各色美食
无论是北方的饺子、汤面
还是南方的米粉、糕点
让你和家人在这里过一个团圆年~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