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时代的家(年元旦特地回乡下素描写生)
年春,进入十九岁,常为生产队画毛主席像、忠字台、科学种田牌的我,开始了自学绘画基本功!没有书籍,没有老师,没有画友,没有颜料……什么都没有。那时候,连什么是国画、水彩都不知道,居然画出了我的第一幅全开纸上油画创作《捕蛾》(一位老农晚上在田边观察蛾情)。千般难,万般苦,必须克服!下乡四年后遇知青回城潮。我被以“老弱病残”身份(还得靠熟人关系帮忙),才又随知青返城风暴被“流”回了县城。同样,由于原有的家早已被当地派出所长霸占,不得不又寄居,挤住在了老家(自家房子)对街的张姨家。没有工作,不能白活。在老兄一位黑粗老友介绍下,找到了县酒厂。生产厂长叼着香烟,上下打量着我单痩的身躯,说:“这儿很苦的!能行吗?”“不会比乡下双抢苦吧!”我答。厂长一句抢白:“比双抢苦得多!先试试行否。”好一个“老弱病残”临时工!又一次拿出了“意志、信念”的武器——上工第一天,及以后的许多天。冬晨,早上四点钟,赤膊、赤脚、短裤,肩披着比“忆苦思甜式”衣物还要脏、烂得多的破袄,赤脚拖破鞋,踩在露天水泥坪的雪中,拖着本应由驴拖载的一千多斤木板车,进、出仓库运料。此时的我想到了受教育中“黑暗的旧社会”,脚下冻出了血口子,血渍渗透在雪白的大地……如犟驴似的挣扎着,咬着牙,拖着车,进入了空阔如巨口的、扑面而来粉尘弥漫的大车间。继之,手执大撮箕般的铁锹,与满面黝黑、精瘦的工友一道,跳入丈深的水泥池,犹如进入地狱,嚓嚓嚓嚓嚓嚓……好一阵搏命!头晕眼花,沉甸甸的酒糟与我眼中闪射的金星一起飞向半空中的翻斗车,飞向那救命苦力钱的人生……又继之,跃出“地狱”,在巨龙般堆砌如山的干、湿酿酒原料间,猛抡铁锨,开始了一番武侠式“二人对攻”……“力拔山兮气盖世,为命拼得气熏醉,腰背忍得百世苦,双臂已是不知谁!”到下班时,已是浑身黄白粉末围裹的疲惫躯体,以及被汗水冲刷得浑身河流、地图般痕迹的光皮赤膊……为油画而作的素描稿《华主席视察湖南拖拉机厂》这样,一干就是三年。一介书生的单薄青年,混杂在一群矿工般的苦力中,体力居然不俗,成了傲视苦力“群雄”的“硬主”(澧州方言)!亦拿出过绝活——单手提起酒厂车间里最重的、数百斤的电机马达——众“力士”拼力气,果然又是第一!在赢得苦力大伙儿尊重、钦佩的同时,我又马上紧锣密鼓地支撑起酸痛的手臂,业余苦练绘画——即是与同学甘宏球一道自学的时期。映像中最深的是两个细节:一个是,我的臭苦力被盖窝棚里,床边墙壁上,自己用钢笔、稿纸一张,上面狂书着——“不要埋怨环境,要战胜环境!”后一段,又换上了另一张龙飞凤舞的四个钢笔字——“百折不挠!”第二个是,就在刚开始学画的第一年,一次在大街上,突然脑海里闪现出一个念头——“既学画,就要做到:中国的绘画如果少了我,会是一个损失!”现在想来,真所谓“不知天高地厚”、“初生之犊不怕虎”也!随后,“招工”到一个街道工厂——东方红无线电厂……一九七七年,迎来了人生转机,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女也能考大学了!在那名额有限,万里挑一的无情淘汰赛中,我也“一炮告捷”!由于七七级招生太晚,全国性地拖延了半年,以致七八年初才入校……——画家任家蓁手记与伍觉先生(中)等书画名家宿在常德群艺馆小院合影
山苍苍,野茫茫。年春,为大学毕业创作下乡收集素材的我,来到了澧县偏远的苍老山区——马溪的一溜山谷。给我的感受,这地方人烟罕见,似乎连飞鸟也罕见,动物类的生命几乎都绝迹了。令人不敢想像的是,这群山苍苍、野草茫茫之中,总共仅9户人家的一个生产队,竟有7户是一辈子没碰过女人的光棍汉!——由于荒僻,由于贫穷。生产队里偶尔生有女孩的,也是拼命将她嫁出去,早日脱离这野鸡也不下蛋的荒草窝。人的起码的生存、生活权,尤其连动物都有的交配权......也没有了,这就是我们的中华子民啊!于是,就有了我替他们梦想的——这幅作品中的老头儿终于娶上老婆的,太苍老的“十姊妹送亲”的非正常婚姻图景。——呵呵,虽为“变迁之愿想”,终不脱“粉饰”之嫌啊......值得记载的是,本题材毕业前画的是中国画长卷形式(五米多长),毕业后以油画之架势、用水彩画重新创绘而成——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彩画。——画家任家蓁手记七七学子时期,大一、大三赴韶山、长沙、南岳衡山写生
任家蓁作品欣赏《夙愿》
cm×cm
水彩
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麦客》选页
18cm×23cm
水彩连环画
获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金环奖”
《金银滩》
80cm×cm
水彩
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单色水墨连环画《咪咪》
任家蓁炭精条写生
木刻《小村札记》
任家蓁(—),湖南澧县人,擅长水彩画、版画等。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曾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湖南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湖南版画学会副会长等职。代表作品有水彩连环画《麦客》(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金环奖”)、木刻组画《小村札记》(获国际青年中国青年美展三等奖)、水彩画《金银滩》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巨型水彩画《夙愿》(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收藏)等。
文字图片来源:“画家任家蓁手记”
总第期湖南美术史数字资料库,还原湖南美术原始魅力,
一本历史画册/一张历史照片/一段历史笔记
一份历史文献/一节历史视频
都将成为重要的史料,
我们期待您的提供!
总体策划/马建成策划统筹/何煦
本期编辑/何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车站北路号浏阳河艺术园联系方式/(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