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编辑/几式
周末朋友生日,要下馆子庆祝,我们一行6个人,点了十几道菜,竟然都没吃饱!
每次服务员一上菜,我们一边惊呼好看一边拍照,拍完之后,几筷子下去就没了。
只怪她找的那家店太精致,好像我们不是去吃饭的,而是去看餐具的。
清代美食大V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过:“美食不如美器。”
中国古人对餐具的讲究就跟患有强迫症似的,分门别类,逐一搭配,哪像我们现在,一只碗吃所有。
每个皇帝都是精致boy
要说中国古代精致用餐的代表人物,非皇帝一家莫属了。
清朝标准御膳,每顿饭有道菜,要摆三大桌。后来皇帝觉得这样太浪费,菜谱逐渐减为24道。
直到慈禧太后掌权,又摆起了谱,听说慈禧一顿饭少说要花两,折合成人民币大概3万多,我的天!
除了菜谱惊人,皇帝的餐具也很讲究。
图:清赤金錾花餐具
如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三日《御膳房金银玉器底档》记载:
当天乾隆帝使用的餐具是:金羹匙1件、金匙1件、金叉子1件、金镶牙箸1双、银西洋热水锅2口、银錾花碗盖2件、内盛金镶牙箸2双……
皇帝吃饭太任性,餐具种类数不过来就算了,我照着念都念不顺溜。
图:清银镀金寿字火碗
不过你有没有发现,乾隆的餐具是以银器为主的,这是由于银器是验毒神器。
使用银器盛菜,如果有毒,银器立刻就会变黑。如果使用陶瓷器皿,则外挂一个小银牌,作为验毒工具。
古人的餐桌美学
见识完清代皇帝的餐具,是不是只有金银材质的才够气派?看完下面这些,我发现,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玉石-
图:清乾隆白玉双凤交颈壶(动脉影摄)
双凤交颈
壶的造型是两只披着羽毛披风的凤鸟,交颈互拥,脸颊相贴,两足相抵,亲昵偎依。
汉代有一首绝句:
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
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所以这只玉壶应该是新人举行大婚之礼时所用。
-陶瓷-
图: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倒注
这件北宋年间的瓷壶堪称我国国宝级文物。盖、梁、身连为一体,那么水该怎么灌入壶中呢?
专家们经过X光照射之后,发现了它的暗道机关。
壶底部中心有一个梅花状注水孔,灌水时将壶倒过来,水从母狮口中流出时即为盛满。
-青铜-
图:西周凤鸟纹兕觥
兕觥
兕(sì)觥(gōng)是中国古代的盛酒或饮酒器。
“兕”,上古瑞兽,与牛长得很像。
这件凤鸟纹兕觥,圆鼻头,小短腿,萌萌哒。
-象牙-
图:清象牙镂雕提食盒
象牙镂雕
这件食盒的表面,镶嵌着镂空精雕的象牙片,提把上,雕刻着八仙形象。
这么精致脆弱的食盒,实用性不大,更像是一件观赏艺术品。
-珐琅-
图:清掐丝珐琅爵杯
图:清掐丝珐琅团花纹菱花式火锅
图:清康熙画珐琅盖碗
图:金胎画珐琅杯盘
-漆器-
图:西汉云纹漆鼎(动脉影摄)
-玛瑙-
图:唐玛瑙花瓣盏托(动脉影摄)
图:明玛瑙梅花杯(动脉影摄)
餐具为什么有这么多讲究?
“民以食为天”,为什么中国人把“吃饭”上升到这么高的高度呢?
酒器分温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名称多达十多个;
水器包括盘、匜(yí)、盉(hé)、盂(yú)、鉴;
作为食器的鼎就有盆鼎、罐鼎、盘鼎、方鼎、鬲(lì)鼎……
光区分谁是谁我就要疯掉了。
图:汝窑瓷器(动脉影摄)
后来看到一部关于饮食文化的纪录片,片中点明:
中国古代餐具其实包含着深邃的造物思想,它们不仅是一件物品,更升华成一种精神享受。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钟”是一种盛酒的器皿,名贵的琉璃杯中荡漾着琥珀色的美酒。这首李贺的《将进酒》,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兴致斟满酒杯。
食物需要器皿来衬托,“吃”与“喝”不单单是一次味觉体验,还需要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
神奇的是,我虽然厨艺一般,但是为了配上自己买的漂亮盘子,也会尽力做得色香味俱全。
不用羡慕古人的讲究,你的精致的生活,或许就可以从买一套好看的餐具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日互动-
吃饭时
多一道好看的摆盘
似乎就给平常日子注入了一股仪式感
你最喜欢的餐具是什么样的呢?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