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结膜囊内可存有细菌,大约90%的人结膜囊内可分离出细菌,其中35%的人更可分离出一种以上的细菌,这些正常菌群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60%),类白喉杆菌(35%)和厌氧痤疮丙酸杆菌,这些细菌可通过释放抗生素样物质和代谢产物,减少其他致病菌的侵袭。当致病菌的侵害强于宿主的防御功能或宿主的防御功能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如干眼、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即可发生感染。患者眼部有不同程度的结膜充血和结膜囊脓性、黏液性或黏脓性分泌物时,应怀疑细菌性结膜炎(bacterialconjunctivitis)按发病快慢可分为超急性(24小时内)急性或亚急性(几小时或几天)慢性(数天至数周)。按病情的严重情况可分为轻、中、重度。急性结膜炎通常有自限性,病程在2周左右,局部有效治疗可以减轻炎症程度和缩短疾病持续时间,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在几天内痊愈。慢性结膜炎无自限性,治疗较棘手。
病因
常见的致病细菌见表:
其他较少见的细菌有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杆菌、莫拉卡他菌、链球菌属等。
临床表现
急性乳头状结膜炎伴有卡他性或黏液脓性渗出物是多数细菌性结膜炎的特征性表现。最初单眼发病,通过手接触传播后波及双眼。患者眼部刺激感和充血,早晨醒来睑缘有分泌物,起初分泌物呈较稀的浆液性,随病情进展变成黏液性及脓性。偶有有眼睑水肿,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角膜受累后形成斑点状上皮混浊可引起视力下降。细菌性结膜炎乳头增生和滤泡形成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细菌毒力包括侵袭力。白喉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睑结膜面膜或假膜形成。
1.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hyperacutebacterialconjunctivitis)由奈瑟菌属细菌(淋球菌或脑膜炎球菌)引起。其特征为,潜伏期短(10小时至2~3天不等),病情进展迅速,结膜充血水肿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有15%~40%患者迅速引起角膜混浊,浸润,周边或中央角膜溃疡,治疗不及时,几天后可发生角膜穿孔,严重威胁视力。其他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脓性虹膜炎、泪腺炎和眼睑脓肿。淋球菌性结膜炎成人主要是通过生殖器-眼接触传播而感染,新生儿主要是分娩时经患有淋球菌性阴道炎的母体产道感染,发病率大约为0.04%。奈瑟氏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最常见患病途径是血源性播散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成人淋球菌性结膜炎较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更为常见,而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多见于儿童,通常为双眼性,潜伏期仅为数小时至1天,表现类似淋球菌性结膜炎,严重者可发展成化脓性脑膜炎,危及患者的生命。两者在临床上往往难以鉴别,两种致病菌均可引起全身扩散,包括败血症。特异性诊断方法需要培养和糖发酵试验。近年来,奈瑟菌属出现青霉素耐药菌群,因此药物敏感试验非常重要。
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gonococcalconjunctivitis)潜伏期2~5天者多为产道感染,出生后7天发病者为产后感染。双眼常同时受累。有畏光、流泪,结膜高度水肿,重者突出于睑裂之外,可有假膜形成。分泌物由病初的浆液性很快转变为脓性,脓液量多,不断从睑裂流出,故又有“脓漏眼”之称。常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严重病例可并发角膜溃疡甚至眼内炎。感染的婴儿可能还并发有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炎症,如关节炎、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
2.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acuteorsubacuteconjunctivitis)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传染性强,多见于春秋季节,可散发感染,也可流行于学校、工厂等集体生活场所。发病急,潜伏期1~3天,两眼同时或相隔1~2天发病。发病3~4天炎症最重,以后逐渐减轻,病程多少于3周。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病原体可随季节变化,有研究显示冬季主要是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多见于春夏时期。
(1)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结膜炎,患者多伴有睑缘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晨起由于黏液脓性分泌物糊住眼睛而睁眼困难,较少累及角膜。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结膜炎少见。
(2)肺炎双球菌性结膜炎有自限性,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潜伏期大约2天,结膜充血、黏液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在2~3天后达到顶点。上睑结膜和穹窿结膜可有结膜下出血,球结膜水肿,但很少引起化脓性结膜炎。可有上呼吸道症状,很少引起肺炎。
(3)流感嗜血杆菌是儿童细菌性结膜炎的最常见病原体,80%成人上呼吸道中可见流感嗜血杆菌共生。潜伏期约24小时,临床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球结膜下出血,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症状3~4天达到高峰,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后7~10天症状消失,不治疗可复发。流感嗜血杆菌Ⅲ型感染还可并发卡他性边缘性角膜浸润或溃疡。儿童流感嗜血杄菌感染可引起眶周蜂窝织炎,部分患者伴有体温升高、身体不适等全身症状。
(4)其他: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膜性或假膜性结膜炎,20世纪初开始使用白喉杆菌类毒素后发病率明显下降,如今白喉杆菌性结膜炎偶见于儿童咽白喉患者。最初眼睑红、肿、热、痛,可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严重病例球结膜面可有灰白色一黄色膜和假膜形成,坏死脱落后形成瘢痕。角膜溃疡少见,但一旦累及很容易穿孔。白喉毒素可致眼外肌和调节麻痹。干眼、睑球粘连、倒睫和睑内翻是白喉杆菌性结膜炎的常见并发症。本病有强传染性,需全身使用抗生素。
其他少见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有:摩拉克菌结膜炎在免疫力低下和酗酒人群中可见,假单胞菌属、埃希菌属、志贺菌和梭菌属等偶可引起单眼感染,眼睑肿胀,球结膜水肿,可有假膜形成,极少累及角膜。
3.慢性细菌性结膜炎(chronicconjunctivitis)可由急性结膜炎演变而来,或毒力较弱的病原菌感染所致。多见于鼻泪管阻塞或慢性泪囊炎患者,或慢性睑缘炎或睑板腺功能异常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摩拉克菌是慢性细菌性结膜炎最常见的两种病原体。
慢性结膜炎进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可单侧或双侧发病。患者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眼痒、烧灼感、干涩感、眼刺痛及视疲劳。结膜轻度充血,可有睑结膜增厚、乳头增生,分泌物为黏液性或白色泡沫样。摩拉克菌可引起眦部结膜炎,伴外眦角皮肤结痂、溃疡形成及睑结膜乳头和滤泡增生。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者常伴有溃疡性睑缘炎或角膜周边点状浸润。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等检查,可以诊断。结膜刮片和分泌物涂片通过Cram和Giemsa染色可在显微镜下发现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和细菌。为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对于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者、结膜炎严重的儿童和婴儿及治疗无效者,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有全身症状的还应进行血培养。
治疗
去除病因,抗感染治疗,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时,医生应开始局部使用广谱抗生素,确定致病菌属后给予敏感抗生素。根据病情的轻重可选择结膜囊冲洗、局部用药、全身用药或联合用药。切勿包扎患眼,但可配戴太阳镜以减少光线的刺激。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应在诊断性标本收集后立即进行,以减少潜在的角膜及全身感染的发生,局部治疗和全身用药并重。成人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一般选择滴眼剂。儿童则选择眼膏,避免滴眼剂哭泣时随眼排除,而且其作用时间更长。慢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基本原则与急性结膜炎相似,需长期治疗,疗效取决于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各类型结膜炎波及角膜时应按角膜炎治疗原则处理。
1.局部治疗
(1)当患眼分泌物多时,可用无刺激性的冲洗剂如3%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冲洗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角膜上皮,冲洗液勿流入健眼,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2)局部充分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滴眼剂和眼药膏。急性阶段每1~2小时1次。目前常使用广谱氨基苷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如0.3%妥布霉素、1%阿奇霉素、0.3%氧氟沙星、0.3%加替沙星、0.6%贝西沙星、0.5%莫西沙星以及0.3%~0.5%左氧氟沙星滴眼剂或眼药膏。在特殊情况下,可使用合成抗生素滴眼剂,如甲氧苯青霉素,耐药性葡萄球菌性结膜炎可使用5mg/ml万古霉素滴眼剂。慢性葡萄球菌性结膜炎对杆菌肽和红霉素反应良好,还可适当使用收敛剂,如0.25%硫酸锌滴眼剂。
2.全身治疗
(1)奈瑟菌性结膜炎应全身及时使用足量的抗生素,肌注或静脉给药。淋球菌性结膜炎角膜未波及,成人大剂量肌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菌必治)1g即可,如果角膜也被感染,加大剂量,1~2g/d,连续5天。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大观霉素(spectinomycin,淋必治)(2g/d,肌注)。除此之外,还可联合口服1g阿奇霉素或mg多西环素,每日2次,持续7天;或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0.5g或氧氟沙星0.4g,每日2次,连续5天)。
新生儿用青霉素G000U/(kg·d),静脉滴注或分4次肌注,共7天。或用头孢曲松钠(0.g,肌注)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25mg/kg,静注或肌注),每8小时或12小时1次,连续7天。
大约1/5外源性(原发性)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可引起脑膜炎球菌血症,单纯局部治疗,患者发生菌血症的几率比联合全身用药患者高20倍。因此必须联合全身治疗。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可静脉注射或肌注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代替。2天内可有明显疗效。有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患者接触史者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可口服利福平每日2次,持续2天,推荐剂量是成人mg,儿童10mg/kg。
(2)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而致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或伴有咽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局部用药的同时应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或利福平。
(3)慢性结膜炎的难治性病例和伴有酒糟鼻患者需口服多西环素mg,1~2次/日,持续数月。
预防
1.严格注意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提倡勤洗手、洗脸和不用手或衣袖拭眼。
2.急性期患者需隔离,以避免传染,防止流行。一眼患病时应防止另眼感染。
3.严格消毒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手帕及接触的医疗器。
4.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后必须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必要时应戴防护眼镜。
5.新生儿出生后应常规立即用1%硝酸银滴眼剂滴眼1次或涂0.5%四环素眼药膏,以预防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和衣原体性结膜炎。
胡隆基微工作室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